《乡村振兴汇报【31篇】》
乡村振兴汇报(精选31篇)
乡村振兴汇报 篇1
20xx年,xx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中共xx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xx年全县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x农工〔20xx〕号)精神,xx乡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立足实际,务实创新,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现将本年度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组织部署。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xx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先后组织乡村振兴主题讨讨论2次,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项目谋划等方面听取乡村干部及带头致富人发展思路,立足实际,共同谋求经济社会发展。
2、健全工作机制。实行乡党委统一领导、村级组织实施、乡直单位合力共为、责任层层压实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项小组,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定期召开推进会,对重点工作进行推进落实。
(二)产业兴旺方面。
1、结合xx乡洪洼地理情况,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与生态农业。全乡拥有专业合作社58个,家庭农场68个,建设5个贫困村,1个非贫困村就业车间。完成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19000余亩勘查工作;加快全乡土地流转进度,与土地托管公司签订流转土地协议1300亩;严格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通过严格把关确定4家农机专业社,完成全乡小麦统防统治面积63000亩;积极解决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问题,共计为3个村申请扶贫生产路,涉及资金213。9万元。依托5名科技特派员对示范户进行指导,入户指导20余次,每名指导员发放技术明白纸1000余份,发放物化补贴小麦缓控释肥共48袋,举办各类培训班10次,培训科技农户238人,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种养殖技术。
2、引导产业转型。20xx年,全乡引进企业12家,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模式,村集体发展逐步壮大,村民增收致富门路被不断拓宽。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型,建设农家乐、草莓采摘园,龙虾养殖示范田、果园和养殖场等。
(三)生态宜居方面。
坚持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以“四清三改三提升一管护”为抓手,着力提升村容村貌,让乡村“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1、推进环境整治工作。村居环境整治长抓不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秸秆禁烧、美丽乡村建设,清除沟边、塘边、路边垃圾。全面深化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成果,落实考核督查评比奖惩制度,对重点区域的垃圾、污染进行强化整治。对全乡农户庭院和周边环境进行评比,评选清洁文明户14093人次,合计资金353350元。
2、做好饮水安全和沟塘治理工作。农饮水各项工程的实施管理与维护,农饮水质监督今年少修损坏水管10000米左右,新饮水安装100户左右,清理河道乱搭乱建40余处,清理堤坡乱种30余亩,水利项目250万,切实做好饮水安全问题。
3、推进厕所革命。20xx年我乡新实施户改厕91户,并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户改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20xx年以来1810户改厕进行逐户排查,共排查出问题厕所25户,目前问题厕所全部整改到位,得到了户上认可,取得了实效。
(四)乡风文明方面。
1、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一年来共评选“好人”10人、“好人”2人,通过好人评选,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2、文化事业蓬勃进展。推动13个村级农家书屋免费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同时将文化活动与发展乡域经济、建设文化强乡有机结合,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满足我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落实发展。20xx年xx乡共组织66场由村级文艺小分队、民间老艺人和群众参与的文艺演出、培训讲座、读书活动等、并配合县局开展26场送戏下乡演出,总服务惠及达25808人次。
(五)治理有效方面。
1、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支部在实施乡村振兴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党支部和党小组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今年以来顺利完成了13个村党总支和村委会换届工作,充实了一批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证。
2、坚持党群共同参与。强化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参与乡村治理。我乡依托xx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秸秆禁烧、冬防冬治工作中去。
3、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法治是健全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的重要保证。我乡积极深化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普法率,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知法用法守法。再次,健全乡村治理的德治体系,通过举办“村晚”等手段,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断深化乡村治理的机制和路径。
4、坚持一体协调推进。全面分析掌握党(总)支部建设现状,注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协同性和关联性,找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入点,科学把握特点规律,分步制定工作规划,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其它重点工作全面落实。
(六)生活富裕方面。
一是加强对农村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力度不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国家实施的产业项目方面,对脱贫户、边缘户实施产业奖补政策,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对全乡123监测户实施动态监测,坚持每月至少走访一次,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帮扶他们共同致富的能力和信心。
另一方面,动员社会力量帮扶,通过乡村两级合理设置公益性岗位提供岗位71人,同时对在乡就业车间就业的困难群众46人次申报岗位补贴合计55200元。
二是加强困难群体保障,对低保户、五保户实施临时救助。今年以来加大社会保障兜底工作,乡村振兴工作站和民政所密切配合,对符合条件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一年来我乡新增低保177人,新增五保户9人,对大病户实施临时救助25人次,保障了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三是全面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20xx年通过“三变”改革,进一步加大盘活集体“三资”力度,进一步挖掘村集体经济增收潜力,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4万元以上,其中4-10万元的村8个,30万元以上的村5个。
(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1、扎实开展动态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共同生活、共享开支”,对户内多人、漏人进行及时调整;今年户内增加45人,户内减少160人。
二是坚持精准谋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确保每户精准施策。目前全乡2430户脱贫户77户边缘户已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2、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一是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xx月xx日至xx日和xx月集中大排查工作,全乡799名调查员共排查农户15031户,排查率100%。
二是进一步抓好结对帮扶和驻村帮扶“两个帮扶”,不断充实优化帮扶队伍,20xx年共调整帮扶责任人98人,同时乡党政领导班子按照每人包保3户标准共包保边缘户38人,脱贫不稳定户1人,有效提升了帮扶力量。
三是扩大扶贫产业申报范围,累计为困难户申报产业4批次,共883户,申报扶贫资金2088620元。
3、三是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建设。20xx年我乡共实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11个,设计生产路建设、桥涵洞、沟塘治理、配电工程等合计资金931.9万元,项目已全部实施。同时对20xx年项目进行谋划、论证,建立健全项目库,目前共申报入库项目23个3505.2元。
4、持续加强光伏电站运维管护工作。
一是加大对光伏协管员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加强光伏协管员管护光伏电站理论知识和规范操作要求。
二是组织对全乡20座电站开展集中排查2次,对不胜任光伏协管员的及时调整2人,消除隐患1处,协调运维公司、供电公司对财神村村级电站、马大村朱西村级电站维修、更换配件,切实保障电站高效运转确保光伏电站运维管护到位。
三是严格落实电站收益分配政策,今年以来共分配到户资金400。8万元,惠及1336户,分配到村资金196。5万元,提高了五个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
5、招商引资方面。xx乡围绕县确定的十大特色产业,经过多次座谈研判,以绿色食品、加工制造、纺织服装、文化旅游为主的产业定位,通过线索摸排、知名人士座谈研判、外出招商等方式,重点围绕服装加工、电子设备、苗木种植、畜牧养殖等方面开展“双招双引”,有针对性开展企业引进,20xx年xx乡辖区内共有企业12家。完成xx村园林绿化公司、xx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xx村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童服装有限公司、服饰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发改委立项工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0万元,技改260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4000万元,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八)农村改革方面。
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制度,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农村土地综合开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登记,更好地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让农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
二是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兴业,依托脱贫村就业车间,搭建农民创业新平台,依托农村特色产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家庭农场养殖、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以提高脱贫质量为重点,实施脱贫攻坚战稳定提质三年行动,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强化动态管理,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九)其他日常工作方面。
1、继续做好小额信贷工作。根据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实际情况进行评级授信,对符合条件、有发展生产意愿的做到“应贷尽贷”。今年续贷57人、新发放贷款15人。同时加大风险管控力度,摸清存量贷款底数,对户用光伏贷款即将到期欠款较多的户及时提醒,确保不逾期。
2、继续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坚持不懈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相关政策,落实好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实现“应补尽补”“应免尽免”,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辍学,确保教育惠民政策在教育各阶段落到实处。
3、继续落实医疗保障政策。20xx年对脱贫户继续实施“351”和“180”政策,确保不出现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对特困供养户实施全额代缴、脱贫户和低保户代缴250元的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开支报销后自付部分超过2万元的农户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大病户及时进行政策救助,重点关注防止新的致贫现象发生。
4、加强扶贫档案归档工作。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开展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工作,按照综合管理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施策类、精准脱贫类四大类对历年形成的脱贫攻坚资料进行分类归档,现已全部移交县档案馆。
二、经验做法
(一)快速推动“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支持在贫困村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园区,共建设5个,达标村3个,一村一品1个;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带动贫困户480户。
(二)稳岗就业促增收。一是加大宣传力度,20xx年通过宣传就业政策和信息,为开发区的企业招工160人,帮助小微企业和失业劳动者扶持创业担保贷款35卷。二是按照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一批的办法,开发公益性岗位。对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逐人建立台账,督促其签订劳务协议,要求各村考核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情况,为贫困户申请辅助性岗位补贴187940元,为保洁、保绿、护林员和光伏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累计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71人232398元。20xx年我乡为就业(扶贫)车间申请带贫补贴3。6万元和扶贫车间以工代训补贴8400元;申请马大村就业基地带贫补贴3000元,xx村就业扶贫基地申请带贫补贴7800元,为就业基地吸纳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扎实推进县域结队帮扶承接帮扶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县域结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厅〔20xx〕号)精神,切实做好xx县xx镇结对帮扶xx县xx乡乡村振兴工作。双方目前已签订结队帮扶框架协议,桃花镇帮扶300万资金已拨付我乡,谋划实施的就业车间项目招投标结束并开工实施,下步引进返乡创业制造企业入驻就业车间,进一步扩大就业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薄弱和不足。
一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xx乡是我县较为偏远的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二是产业特色发展不明显。农业、旅游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打造特色产业力度不够,农业转型升级速度较慢,由于我乡地处偏远,受经济基础及道路不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仍未形成产业价值链。
三是干部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主要原因是领导干部率先垂发作用发挥不足,一线抓工作落实力度不够,争先创优氛围不浓。个别村和村干部有“等靠要”思想,坐等上级资金、项目投入,行动迟缓,存在不喊不抓、只喊不抓、不督不动的现象。一些村干部对要求认识不清,掌握政策不全面,有松懈畏难情绪,存在临时搞突击现象;少数地方发动群众不深入,农民群众没有真正动员起来,存在干了就是干好了的思想。
下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一)坚持产业振兴,增强引领示范
一要突出特色培育。做精蔬菜、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扩大培育荷花、红梅、绿萼梅、美人梅等各类观赏花木;鼓励发展xx县绿旺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扶持xx县金瑞五金冲压件有限公司、安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品基地;加快家庭种养农场建设,扩大优势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
二要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村”xx村优势,把xx村的大棚草莓、精品苗木特色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旅游,完成夜市、童趣乐园、拓展基地、半日农夫、红梅园及垂钓乐园等娱乐设施建设,吸引一大批游客观光游玩,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强化人才振兴,增强引领示范
一要锚定“两个确保”,汇聚青春力量。引导返乡青年自觉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当中,融入家乡的建设当中,鼓励人员创新创业,搭好平台、建好舞台,让更多人在建设家乡中大显身手,让“双创”在积厚成势。
二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本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主力军。我们针对多种职业分类,适应不同岗位,精准实施激励措施,大力宣传本土文化及发展机遇,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同时结合党的历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工作,鼓励本土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依托组织强大的凝聚力,把本土人才的心团结在一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坚持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活力
一是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启动新一轮文明乡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加大村级文化管理力度。大力开展农村专项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村级文化阵地作用,引导各村群众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读书和群众文体活动。村村都成立自己的文艺小分队,充分利用村级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本土演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是提高文化站免费开放水平和质量,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在传统节假日元旦、国庆、中秋等节日举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比如乡村春晚,去敬老院送戏等。使我乡人民得到更大实惠,把乡综合文化站办成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三是指导各村积极利用农家书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比如书画展、知识讲座、书法培训等。积极推进农民健身体育运动,组织开展徒步行、广场舞、象棋、乒乓球、拔河、跳绳、篮球等体育健身活动。
(四)突出生态振兴,改善生活环境
一是开展“xx乡开开心心过大年”活动。以“净化”“序化”“美化”行动为重点,常态化开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化管理机制,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新面貌,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二是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秋冬季战役”。以“四清三改三提升一管护”为抓手,大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秋冬季战役”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努力实现“干净整洁、提升档次、美丽宜居”的乡村人居整治目标。
(五)创新组织振兴,构建和谐乡村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挥好自治基础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引领作用,进一步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智力水平。一是提升自治水平。聚焦具体事务,充分运用“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机制,引导村民全程参与规则、建设、运营和管理,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提升法治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的项斗争,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构建乡村调解、司法保障的纠纷调解机制,全力建设平安乡村。三是提升德治水平。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农村道德评议活动,广泛开展好人榜、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乡村振兴汇报 篇2
一、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20xx年根据上级脱贫任务分解,曹庵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756户993人。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一安全开展工作,20xx年末提前一年完成全部脱贫任务。经脱贫人员动态管理后,截至20xx年11月末,全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为387户736人。
扶贫工作站现有人员三名,站长一人,镇扶贫专干两人,王宁在岗,杨亚楠抽去环保所工作。
20xx年以来曹庵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落实帮扶措施,
一是20xx年投入70万元建造88个到户温室大棚、投入176.96万元在陈巷村委会、敬老院、工业园集中建造3KW到户光伏88座、在宋王、轩岗、大树、陈巷、李桥等村投入34.7万元对7户进行了住房改造。
二是20xx年利用小额扶贫贷款和部分区财政资金共729万元,在曹庵污水处理厂、轩岗村、陈巷村、工业园集中建造11x100KW户户联建光伏电站,下半年又投入487.09万元利用部分剩余贷款资金与史院乡在工业园合建720KW光伏电站(其中曹庵镇装机总容量370KW,246万元,占总投资的50.5%),项目收益按照比例分配到各乡镇。在曹庵、大树、庞祠村投入312.64万元建造三个产业扶贫基地,每个基地占地70亩,带动脱贫户300户。
三是20xx年投入60.82万元建造82个到户温室大棚,投入32.24万元采购净水器329台。在宋王村蓝莓园投入13.77万元建造占地9.44亩温室大棚,带动农户15户。
四是20xx年以来投入资金1085万元,新修道路22条,总长16.223公里,涉及11个村。
二、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大排查。6月份镇党委政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制定了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镇村干部和网格员对所有农户入户排查全覆盖。全镇共排查农户7361户33885人,排查出问题39个,涉及帮扶责任人调整20个,需要提供就业岗位9个,务工信息不准确2个,饮水问题2个,手册更新不及时6个,对排查出的问题已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所有问题现全部整改到位。
二是扎实开展20xx年淮南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整改。根据区级整改方案中的7个问题,我镇在深入对照排查的基础上,认领问题4个,制定整改措施8条,逐项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5月20日前已完成整改。各村也全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整改任务,同时对整改佐证资料持续补充完善。
三是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每月开展信息摸排,以家庭人均纯收入6000元为监测范围,结合家庭是否有稳定收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帮扶或者是否纳入监测对象范围。镇村负责民政、乡村振兴、社保、网格员等相关人员开会,反馈入户排查信息,交换了解的情况,结合区直部门反馈信息,集体讨论,形成排查表和排查台账,做到排查信息互通,做到信息共享,监测结果真实。
四是建立防返贫监测网格。曹庵镇结合实际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192个,每个网格以20-40户农户为主。镇级网格员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村级网格员由村两委成员担任,村组网格员由村民小组长或老村干部、老党员担任。目前镇级网格长12人,村级网格长41人,村民组网格员192名,网格员每月汇报网格内农户的监测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村两委结合低收入人群监测农户信息变化情况,综合判断,及时跟进落实帮扶措施,确保问题能及时解决。
五是持续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每年春秋两季对脱贫户在校子女开展摸排,核实在校学生信息,及时解决政策落实方面遇到的困难,按时申报“雨露计划”,协助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全镇122名学生,包含“雨露计划”21名在校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全面得到落实,能按时获得补助。对孤堆村、宋王村两户边缘户住房开展安全鉴定。在汛期间,对部分受暴雨影响的住房及时跟进排查并进行维修,住房安全得到保障。继续落实现有的“180”、“351”医疗政策,同时加强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过渡医疗政策的宣传。对排查疑似慢性病群众,及时与乡镇卫生院对接,做好群众的慢性病的鉴定工作。开展饮水安全设施的排查,镇政府投入4.3万元对41户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设备开展维修。定期对部分村的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保障饮水安全。
六是产业项目效益持续发展。到户光伏、到户大棚和户户联建光伏等产业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光伏收益按月足额打卡到户。光伏电站做到定期巡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落实特色种养奖补政策,奖补脱贫户63户,奖补资金6.3万元,促进了脱贫户自力更生、激发脱贫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按照应贷尽贷原则,对全部脱贫户逐一筛选,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续贷手续,确保贷款资金持续发挥效益。
七是加强稳岗就业力度,促进脱贫户稳岗就业,全镇脱贫户家庭外出务工人员214名,已全部上岗。积极落实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按照因事设岗、一人一岗等管理机制,今年共安排公益性岗位13人从事道路保洁工作,工资按月打卡到户。
八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xx年区政府安排项目资金590余万元,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农村道路、曹庵大树村公厕、李桥村农用桥等项目。在7个村新建农村道路8条,建设总里程约7.437km,总投资约520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
九是积极谋划项目储备。涉及产业帮扶、农村基础设施和奖补类等项目,20__年谋划项目6个,资金1270.5万元;20__-20__年项目谋划12个,预算资金2861.5万元,其中产业项目资金投入比上年度约增长5%。
十是9月15日,省乡村振兴局暗访曹庵镇大树村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主要是反馈问题:帮扶工作不够及时不细致。大树村产业奖补验收已于5月份完成,但至今资金还未打卡;大树村产业奖补公示要素不全,未公示奖补金额;走访脱贫户均未见20xx年度“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台账。整改情况:一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现场解决奖补资金审核审批流程问题,奖补资金现已打卡到户。二是重新学习扶贫项目公示公告相关文件,对照文件要求整理公示资料中的公示要素,补缺补差。三是全面梳理脱贫户一户一方案台账,对照脱贫户实际享受的帮扶措施逐户核实,并将一户一方案保存于到户资料袋中。
反馈问题:农村改厕的效果不明显。大树村尹若勤户改厕后的厕所有水龙头和水箱,但并未接水,且位于庭院外,无灯光,平时较少使用;大树村孙在好户改厕后厕所未见水箱,无灯光。整改情况:一是对本村实施改厕农户逐户排查,查看厕所使用情况,指导农户正确使用。二是对尹若勤和孙在好户安装水箱接入水,并接入照明灯具,现已能正常使用。
反馈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不系统。大树村只有集中排查入户表,未见部署会议、研究会议记录等。整改情况:经核实,会议记录未复印存档,现重新整理会议资料,复印会议记录本到集中大排查档案盒中备查。再次对今年以来的资料进行梳理,涉及会议记录的重新整理完善。
十一是市际交叉检查范圩村、大树村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主要是反馈问题:(一)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方面。一是网格员人员安排不合理。个别网格员年龄偏大,对政策了解不够全面。二是网格员对自身职责不明晰。个别网格员不熟知自身职责,容易与综治网格员,疫情防控网格员职责混淆。整改情况:一是曹庵镇结合网格员数据录入工作,对年龄偏大,身体不适应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共调整网格员18名。二是安排网格员集中学习相关文件,讲清工作职责和内容,提高网格员工作实效。
反馈问题:(二)制定落实到户到人帮扶措施方面。帮扶走访有弱化现象。存在帮扶户今年走访次数少于往年现象,个别户反映其帮扶责任人20xx年未走访过。整改情况:一是每月定期在帮扶人工作群中发布走访提醒信息。二是及时向帮扶人传达上级有关帮扶走访工作要求。三是每两月定期统计走访情况,向区乡村振兴局报告结果。
反馈问题:(三)资金项目管理方面。项目资金安排不合理,20xx年田家庵区安排资金6.5万元用于脱贫户生活用电补贴,补助每户每月十度电,存在“福利化”嫌疑。整改情况:根据脱贫户生活用电补助的文件,已确定从20__年取消此项帮扶措施。
十二是11月份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反馈问题:台账资料整理不规范。对照存在问题:部分排查表格缺少签名和印章,村会议记录表述过于简单。整改情况:一是对镇村各类排查整改资料重新梳理,补足相应的签名和印章,手册补手印78户、未标注“代签”211户;二是对专干开展培训,学习公文写作、会议记录和学习记录规范表述,提高文字书写能力。三是强化各类报表的规范要求,明确纸质报表和电子报表的规范填报的一致性和严肃性。
反馈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短板。对照存在问题:孤堆村公厕管理不到位,卫生环境较差。整改情况:一是积极争取管护资金,落实具体管护和保洁人员。村委会加强孤堆村公厕的日常保洁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随时维护公厕设施,确保卫生环境干净整洁;二是结合12月份淮南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村容村貌、污水和垃圾进行全面整治,共清理垃圾40余吨,清理污水沟300余米,更新垃圾桶28个,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完善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大对环卫保洁公司的绩效考核管理,压实责任;四是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五是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倡导文明新风,转变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反馈问题:政策宣传培训不到位。对照存在问题:个别新任村书记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还不够熟悉。整改情况:一是加强新任村书记党的政策和业务培训,按时参加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提高政策理解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压实村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职责;三是加强政策学习,村书记亲自领学并做好个人学习记录。
反馈问题:双基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对照存在问题:孤堆村田下村民组道路未硬化,仅铺垫砂石,雨雪天气道路泥泞,群众出行不便。整改情况:曹庵镇积极争取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分年度实施,不断夯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和农产品运输条件。一是明确把孤堆村田下路列为20__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并列入20_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二是完善项目库项目,20__年计划投入400万元在4个村修建4条混凝土道路。20__-20__年计划投入300万元修建3条混凝土道路。
三、当前工作
一是做好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集中大排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大排查资料整理
二是做好脱贫户帮扶手册季度更新
三是做好每月低收入人群常态化排查工作
四是做好光伏产业项目的收益打卡发放
五是20xx年项目的审计和验收工作
四、20__年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低收入人群的防返贫监测常态化工作,持续关注低收入人群的“两不愁三保障”及住房安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监测工作精准有效。
二是积极落实20__年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农产品运输和出行条件。根据上级资金分配计划和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调整项目库项目,做到早谋划、早开工、早结束。
乡村振兴汇报 篇3
20xx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交通系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汤亚兵同志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相关科室、局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单位)抓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路办。二是认真传达布置。及时在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上对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进行了传达学习,对我局工作进行了研究布置。三是科学制定方案。经认真研究,并结合交通系统实际,制订了《县交通局20xx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计划》(秀山交文〔20xx〕26号),结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做好项目、经费、人员等要素保障。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20xx年升级改造县乡道8个项目9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
二是行政村主干道升级改造工程。“四街一镇”四好农村路联络线改建工程,路线全长81.25公里,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估算总投资1.7亿元,20xx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
三是“四好农村路”通组公路通畅工程。20xx年建成通组公路通畅工程215公里,完成投资1.35亿元,实现村民小组通畅率97%。
四是农村公路增设错车道工程。20xx年建成农村公路错车道建设计划1210个,完成投资550万元。
五是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20xx年农村公路安装波形护栏127公里、示警桩15400根,完成投资2400万元。
(二)工作措施。
一是确保一个目标。20xx年我县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是实施县乡道改造90公里,完成村民小组通畅工程200公里,实现村民小组通畅率95%。
二是坚持两个原则。坚持质量与进度并举、建设与养护并重的原则。
三是采取三条措施。第一,统筹建设项目规划计划,先通村民小组,后通自然村落,在保障完成村民小组通畅工程的前提下,建设至少40公里自然村落通畅工程;改造一批不适宜的行政村主干道公路,升级改造狭窄路面及破损路面的“畅返不畅”整治工程30公里;发展一批高效率的乡镇、村居联网公路,建成30公里的乡镇、村居联网公路,实现乡镇、村居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序推进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实施乡村道交通安全设施工程142公里,保障农村群众安全出行。实施农村公路错车道1210个。第二,实行建设资金全额补助。按照__届县人民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精神,对20xx年以后下达建设计划的农村公路进行全额补助,提高乡镇、街道的建设积极性,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持续有力发展。第三,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文件精神,自20xx年起,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300万元专项村道养护资金,实现了农村公路列养补助范围100%,村道养护资金达到1000元/公里,与全市村道养护资金补助标准持平。
四是提供四大保障。政策保障。用好国家政策扶持,积极向上争资。同时,紧紧抓住民族、扶贫、移民后扶持等政策机遇,紧盯政策空间,积极做好政策争取工作,把各项扶持政策用足、用够、用活。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形成县交通局争取市级专项补助资金为主导,乡镇(街道)工赈资金、扶贫资金、土地复垦资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等打捆配套,村(居)民委员会“一事一议”方式村民集资,社会企事业捐资的多元化筹资体系。组织保障。做到“三落实”,即: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技术保障。加大技术培训、整合技术力量,克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技术力量薄弱的困难。
五是搞好五个结合。做到专项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相结合、职责监督与义务监督相结合、建设硬性标准与通行实际需求相结合、宣传教育与行政手段结合、廉政建设与安全生产相结合。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实施好“四好农村路”。目前我县已基本解决农村地区交通出行问题。20xx年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继续实施农村公路100公里,全面服务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促进我县农村公路提质增效。重点是改造“畅返不畅”公路,实施乡镇与乡镇之间、村(居)与村(居)之间互联互通公路,进一步改善通行条件,提高乡镇、村互联互通水平,让农村公路真正走进“人家户”。
(二)继续实施好公路安保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任务,重点是农村公路危险路段以及需要开通、延伸农村客运的公路。同时,继续推进融资租赁模式,加快重点路段的实施进度,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
(三)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准确把握交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的关系,充分总结、借鉴交通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的经验,做到规划、政策、保障、任务衔接,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交通保障。
乡村振兴汇报 篇4
9月7日,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旺卫主持召开柏村镇长脚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推进工作调度会。县政协主席尹强,县领导吴涛、周丹、邹燕参加会议。
在听取长脚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后,旺卫要求,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新要求,严格对照省级示范点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标杆,形成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成果。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大力弘扬长脚红三军红色传承,修缮活化传统村落、历史遗存、乡贤旧居,推动文化特色精品村建设,打造乡村文化新地标。要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在产业发展、产品市场、试点打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用活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切实为示范点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坚持特色、美观、实用的原则,强化乡村规划设计,留住青山绿水、记住悠悠乡愁。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健全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要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县直各单位要全力配合柏村镇开展示范点建设,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序有力推进示范试点建设,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
会前,旺卫一行实地察看了柏村镇长脚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推进情况;到通木村柏杨组开展巡林活动。
旺卫强调,要压紧压实森林防火林长及护林员包保责任,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包保体系,不断加大巡查力量、加强隐患整治,确保全天候、全区域巡查管控到位,坚决杜绝森林火灾发生。要进一步加强野外火源管控力度,落实防范措施,坚决制止在林边烧荒烧草(秸秆)、携带火种进入山林等行为。要进一步强化应急响应,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保障火灾应急处置需求。要加大宣传力度,全覆盖宣传“森林防火十不要”,引导群众自觉带头落实森林防、灭火各项措施,切实营造全社会自觉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旺卫还对柏村镇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他说,要守牢疫情防控底线,严把“外防输入”关口,精准落实管控措施,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屏障,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乡村振兴汇报 篇5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xx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力打造全省在乡村振兴示范高地。
一、是以“特色小镇”为产业支撑
紧抓薰衣草特色小镇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领,全力打造全国、全省一流特色小镇
和全国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应地。
一高点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x个建制村、9500口人,计划总投资.x亿元,20__年12月完成建设。目前已聘请清华同衡设计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专项策划,统筹区域发展,科学划分功能区,打造集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产业高地。目前,xx镇已经同中国保利资本、东盛集团等实力企业财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中青旅等知名团队对全镇“五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开展周末游常态化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实体化运营管理,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二精准发力。项目指挥部全部驻地办公,整合行政片、国土、财政、经管等部门,去年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区3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和地面附属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转,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创造的“速度”被选为全县作风建设年先进典型。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建设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万株、新栽植20__亩,种植品种是利用法国和中国台湾先进技术研究培育、适合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中国蓝,该品种精油含量高、花期长、易栽植。(同时,新修景区框架道路7.2公里、木栈道铺设1300平方米、自行车护栏900米,打造步云台木栈道景观,完成南大门综合服务区130亩土地平整,实现发展空间、区位交通、种植面积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镇建设,成立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两个合作社,全村流转土地3000亩,组织输出劳务近4万人次,20xx年土崮堆村村民获得附属物清理补偿4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0多万元,项目建设务工收入近x万元,村集体增收x万元,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明星村。
三前景广阔。下一步,xx镇将坚持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发展
理念,整合资源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镇。x年计划投资5亿元,流转土地3000亩,新发展薰衣草种植20__亩,建设透明加工观光区、温泉度假酒店、宋寨传奇及齐长城恢复工程,打造景观水系和芳香植物园等景点,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完成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区建设,新增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业岗位x个;充分结合岱崮地貌峰顶平坦如原、峰巅峭壁如削的景观特色,建设悬崖观光电梯、垂直攀岩等项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游胜地。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种培育和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自发种植薰衣草,年内发动群众自发种植3000亩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镇,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领航乡村振兴。
二、是以“有机果品”为致富之路
立足林果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发展水平,拉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一、培强壮大优势产业。依托一方净土的生态优势和林果产业优势,继续扩大果品种植规模,发展连片连线现代农业基地,打造林果产业优势的制高点,示范推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镇果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万亩,其中板栗5万亩、苹果3万亩、葡萄1万亩、桃1万亩,是江北最大的干鲜果生产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总面积3万亩的青杨峪板栗基地20xx年被评为国家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
二、实施品牌农业创建。村村发展有机果品示范园,通过品种改良、过程管控、生产条件配套等措施,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推广种植,打造精品有机果品示范园5个以上,叫响板栗、苹果、桃、葡萄等有机名优果品品牌。目前,
“苹果”和“板栗”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和有机食品认证,去年青杨峪板栗还被评为齐鲁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xx1号、xx2号被xx省林业厅会评为林木良种。
三、拉伸林果产业链条。继续扩引苹果、板栗优势果品深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就业岗位x个。目前围绕板栗产业,点抓好青杨峪板栗合作社和沂农现代农业公司建设,发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产线2条,板栗仁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深加工板栗万斤以上。深加工后的板栗价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xx元,让农产品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栗、大产业”文章。
四、培育地域电商品牌。依托电商创业园孵化园,我们积极对接了潍坊新型农民创业团队,积极推动总投资1x万元的纯净蔬菜种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厅、小萌驴养殖等7个电商创业合作项目,成立电商创业园和电商服务公司,启动电商ceo培养计划,年内培养x名左右本地农村电商人才,不断丰富有机果品、薰衣草特色产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电商产品,提高网上销量,打造农村电商特色镇。目前,马头店子村与舜耕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贝贝小南瓜种植回收项目进展顺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亩种植基地和60亩种植大棚建设,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亩产量3000斤以上,预计每亩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
三、是以“美丽乡村”为颜值担当
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抓点连线向全域覆盖的纵深发展,高标准打造出牛寨、青杨峪、大花龙潭等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参与建设村庄比例达到%,实现了鲁中山乡的美丽“蝶变”。
一是延伸内涵美。扎实开展环卫一体化、美丽庭院创评、农村旱厕改造和污
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村村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牛寨村高标准实施厕所及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成为潍坊市首个实现污水一体化处理的山区村庄。今年聘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对花龙潭、土崮堆等白沙河沿线各村水系治理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生态厕所、污水一体化处理、节水灌溉等生态工程,着力解决农业农村重点水系治理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全省农村水系治理新样板。二是悦享生态美。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散乱污治理行动、啄木鸟行动、矿产资源整治行动五大环保行动,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坚决保护好青山绿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绿满齐鲁”号召,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工程,对镇内交通干道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提升,新增绿地万平方米,新绿化荒山5000亩。三是巩固长效美。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镇村治理,加强日常管护;成立督查组,定期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日常环卫、设施维护情况检查评比;制定村民“门前三包”制度,构筑镇、村、户三级管理体系;用环境的`大改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大提升,巩固建设成果。
四是以“文明新风”为乡风内涵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挖掘红色文化。深入提炼响水崖县政府旧址革命内涵,不断拓展淌水崖水库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外延,6月底前完成县政府旧址陈列布展和节点打造,年底前完成淌水崖水库纪念馆新馆建设,发挥党性教育基地阵地作用,提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境界。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提出以奖代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思路,组建淌水崖水库建设兵艺术团到各村巡演,丰富群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继续开展孝老爱亲典型、好人典型评选,用身边榜样凝聚向善力量,传递文明新风。
四、挖掘选树身边典
型。采取民主推选,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方式,公开评选出孝老爱亲十大典型人物,汇聚起向善向美的强大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将在电视、报纸、微信集中报道,倡树起“学模范、比孝行、扬孝道、促孝德”的良好风气,在社会上营造崇尚孝道、敬老爱亲的浓厚氛围,为xx镇乡风文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以“基层党建”为组织保障。
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加强党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和民主评议制度,规范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阳光议事日等党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灯塔在线学习,实现党员全覆盖。精心策划组织党员政治生日、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等“七个一”庆七一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党员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
乡村振兴汇报 篇6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涉农经济制度,而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南城区实际,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南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
南城区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北沙河、胡家庄、南杨家庄、孟家庄、杨家庄、申奉,2个农村社区:太纺二社区、天利达二社区。南城区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玉露香梨、早黑宝葡萄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南城区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申奉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南城区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自“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形成了源于自然,用之于田,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秸秆焚烧现象也没有了,农村大气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养殖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种养还田和农用有机肥为方向,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各村积极响应上级指示,清理本村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进行墙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虽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很多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甚至缺乏,今后还需采取设立环境课堂、加强舆论宣传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短板,还需加强建设高标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
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南城区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二、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
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要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乡村振兴汇报 篇7
根据赫山区委、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20xx年我局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陈世军任组长,夏婷、蔡立红等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长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综合股,具体负责法治建设日常工作。同时,我局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党政主要负责人职责,确保法制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督查”,并结合我局的相关职责职能,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切实制定了20xx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实施方案,做到法制建设工作和有关活动有序开展。
2、开展学习宣传。一是加强全局干部职工的法治教育。充分结合我局的“每周自主学习、每月集中学习、年终学习考评”的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对《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和其它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我局深入基层多、基础群众广的优势,联合区驻村办等部门单位,深入全区16个乡镇,积极宣传《宪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今年我局先后在S308、G319、长益高速等主要交通干道及16个乡镇、街道(园区)设立了9处政策宣传广告牌和32块《乡村振兴法》政策宣传栏。使乡村振兴有关法规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战场。
3、梳理业务流程。积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强化内部廉政风险防控,制定本部门权责清单和廉政风险防控黄页,对权责清单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各项权力运行。认真梳理本办人事、财务、用车以及资产等管理制度,并按照中央、省、市、区最新要求对相关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4、规范文件管理。按照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执法政府建设,规范执法主体、依据、程序、行为,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立案审批制、重大案件集体决策制、行政处罚听证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责任追究制和行政复议制、执法依据和行政处罚案件公示等一系列制度,梳理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并认真遵照执行。依据有关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要求,制定了规范性文件工作流程,切实明确业务科室和综合科在规范性文件起草中的具体责任,规范了起草的前期调研、征求意见、初步草拟、法规内审、报送审查、公告生效等程序,大大提高了规范性文件起草的质量和效率。
5、抓实信访工作。针对个别脱贫户和少数监测户的上访诉求,我局从两个方面入手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一是做好“内务”工作。安排专职干部负责接待来访群众,认真聆听他们的诉求,及时做好政策解释和法律宣传工作。同时,及时对接联系来访群众所在的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做好安抚工作。二是“走出去”,做好追踪服务工作。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与镇村干部一道,进村入户,化解矛盾,重点宣传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特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把群众信访、矛盾和误解化解在萌芽状态。20xx年,我局共接待来访群众65人次,进村入户对接群众400多人次,有效解决了各类矛盾。
二、存在的问题
20xx年,我居民法治建设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乡村振兴有关行政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形式单一,宣传方式需进一步改进。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1、坚持依法行政主题不动摇。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坚持依法行政主题不动摇,着力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增强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2、创新和改进方式方法。针对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实际,进一步创新和改进方式方法,丰富行政法律法规宣传形式,开创依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3、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活动。利用下乡督查、走访帮扶户等时机,开展相关法制宣传工作,将普法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
乡村振兴汇报 篇8
一、村基本情况
寨木村位于寨木乡西北部,距乡政府20公里,距寨木县城48公里,属湖南省班冲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乡政府20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全村户籍人口488户1554人,其中贫困户160户483人,监测户1户3人,中国共产党 58人,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2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57亩,林地面积2.7万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养殖业以散养鸡鸭为主,经济作物以山核桃、油桐为主。
全村现有低保户19户23人,其中一类低保3户5人,二类低保10户12人,三类低保6户6人。特困供养户2户2人,残疾人57人(其中发放2项补贴26人)大病3人,慢性病签约29人,事实无抚养儿童0人,留守儿童5人。
二、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1、防止返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情况。全村现有监测户1户3人,均按程序进行识别,并安排有帮扶干部帮扶。
2、巩固脱贫攻坚成功
20xx年全村申报发放村级入圆补贴6人,发放生活补助66人,申报发放“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19人。
20xx年至20xx年开发公益性岗位11人,扶贫特岗8人,护林员3人,20xx年累计完成小额信贷发放5户25万元。20xx年脱贫人口务工317人。20xx年实施危房改造0户,有易地扶贫搬迁户23户104人,有教育补贴72人,雨露计划19人,重病人口3人,慢性人口29人,生态护林员3人。
三、驻村工作队情况
寨木村后盾单位为县交通运输局,现有乡村振兴工作队2支共3人,分别是第一书记林菊(派出单位为县交通运输局),队长粟贺(派出单位为县交通运输局)队员杨沈(派出单位为寨木乡中学)
乡村振兴汇报 篇9
根据《中共阜阳市颍州区委阜阳市颍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阜州发〔20xx〕1号)文件要求,区人社局20xx年主要围绕稳定居民就业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重点任务开展工作,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管好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就业。根据《关于继续实施相关就业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阜州就办〔20xx〕9号文件,保持全区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目前全区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3044人,其中区级开发1967人,根据考核结果发放1-8月份岗位工资1302.06万元。
20xx年以来通过2+N招聘活动在9个乡镇举办线下小型招聘会31场,向群众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岗位。加大带贫载体建设,目前全区共有就业帮扶车间13个,(居家)就业帮扶基地99个。就业帮扶车间共带动426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30人,(居家)就业帮扶基地带动6989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853人。为在带贫载体就业的脱贫人口发放20xx年前两季度就业岗位补贴192.26万元,为57家带贫企业发放带贫补贴29.15万元,为为7个就业帮扶车间发放第一批车间运营补助14.1万元。
(二)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着力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劳务协作在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延伸扩展作用,构建信息互通、组织优化、服务高效的劳务输出平台。同时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势,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xx年全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7.48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1.56万人,省内市外务工1.35万人,市内区外2.86万人,其余区内务工。省外务工中长三角地区3.74万人,珠三角地区1.13万人。为跨省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20xx人发放交通补贴103.7万元。
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开展汽车维修、母婴家政、电子商务、机器系统操作等专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培训农民工1765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信息获取渠道,为自然形成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活力,在镇村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搜集整理全国各地企业招工信息并定期发布,及时统计劳动力就业需求,精准匹配岗位推荐就业。二是大力宣传培训政策,通过职业培训学校免费培训、以工代训、企业招录新员工培训等方式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乡村振兴汇报 篇10
一、基本情况
武家庄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下辖7个自然村,512户,1508人,耕地面积25000亩,林草地面积8000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殖、外出务工、转移性收入为主,其中村种植业主要以谷子、小杂粮、玉米、土豆等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羊、牛、猪、家禽等为主,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达8600元。该村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电、道路、宽带、移民搬迁、亮化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老年幸福院、红白理事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新农村建设成果位居全镇前列,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得到稳步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设情况
今年,我镇坚持围绕“村级组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补强公共设施”四大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按照全面实施期、巩固提升期两个阶段分步推进该项工作,利用2年时间,打造成全镇乡村振兴标杆村。目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镇村两级分别成立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示范村建设项目摆在了突出位置。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示范村建设、引领村民增收致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村两委干部学习制度,每月定
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支部的工作意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通过落实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内生动力。
二是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加快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一核”即以党支部领导为核心;“两委”即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会”即村级事务协商会)乡村治理体系。实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推进村务民主协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良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全面修订完善武家庄村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引导农村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破除陈规陋俗,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委员会,摒弃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做法,带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四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为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镇党委、政府协调民营企业国能煤矿出资119万元,在镇政府东侧劈山填沟,动用土方25万方,取土新造50亩耕地,建成20000平米集镇广场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开工实施了排洪、排污、场平等配套基础设施,下一步将申报多方筹集资金,重点实施绿化、硬化工程,配套建设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等设施,打造全县一流镇级文化广场。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在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项目建设过程中,制约和影响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建设资金不足。由于我镇属于纯农业乡镇,镇村财力拮据,群众自筹资金困难,县级财政投入资金也有限,导致项目推进阻力大。建议上级部门加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示范村土地流转、三变改革、环境卫生整治、文化活动广场规划建设等工作,以“村支部+致富带头人+农民”三合一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力争实现武家庄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
乡村振兴汇报 篇11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云南省楚雄市牟定县共和镇把基层一线作为驻村工作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广阔舞台,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的“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大帮扶力度,多点发力,全面协同,为共和镇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下得去”基层,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牟定县共和镇党委、政府把驻村工作队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镇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坚力量。20xx年以来,共和镇5支驻村工作队15名干部奔赴脱贫行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他们在广大基层舞台上握稳驻村工作“接力棒”,坚决扛牢政治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做到与村委会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干部们扑下身子,融入乡村,走近群众,用心用情办实事,做到驻村更驻心;做到人到、心到、情也到,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工作中。
驻村工作队深入研究现行的帮扶政策,协助村委会持续做好后续帮扶,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及时补齐弱项短板,做到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此外,时刻盯住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重点对象,定期到组到户摸底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20xx年以来,共和镇共识别监测对象43户152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26户86人,脱贫不稳定户2户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5户61人,风险稳定消除4户17人。
对此,工作队依托政府救助平台,及时反馈农村低收入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帮扶救助,确保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及时清零”。
同时,共和镇持续强化宣传引导工作,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向村民群众宣传脱贫范例,共同总结脱贫经验,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把思想行动进一步聚焦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上来。
“融得进”群众,破解“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困难
15名驻村工作队员始终把自己当成“村里人”,紧密融入村干部的大家庭中。楚雄州烟草专卖局驻清河村工作队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把组织的信任与重托化作前行的动力,积极主动适应村里生活环境和纷繁冗杂的工作内容、保持随时在线的工作状态,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大家的认可与支持。
清河村驻村工作队把个人的党组织关系转到村上,助力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带头强化政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治功能,健全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村庄建设中,工作队做到了“党建+美丽村庄建设”的“巧融合”,深化“党支部带头、驻村干部带头、党员带头,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的“三带头一参与”模式,驻村工作队在掌握本村的资源条件、发展现状、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秉承着难不住、压不垮的精神,跑政策、找资源,争取挂包单位的支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11个村组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村庄建设的热潮。
在20xx年4月牟定县“百名美丽村庄”评比活动中,清河村委会稗子田村获得“先进村”荣誉称号,承办州级、县级、镇级交流学习50余场次,稗子田村也被确定为20xx年楚雄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议的现场观摩点。
“干得好”工作,收获“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喜悦
共和镇驻村工作队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思路,大力推进所驻村产业发展,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发展新路子和群众增收的新渠道。余丁驻村工作队围绕乡村如何振兴,坚持谋在前、谋得准、谋得深、谋得细、谋得实,“身入”基层、“心到”基层、“情到”基层。
余丁驻村工作队由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和牟定县纪委监委共同组成,虽然来自不同的单位,但3位同志在工作上团结,思想上一致,行动上共担当,经常一起下村入户调研走访,深入了解全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人口结构等情况,准确掌握村、组、户实际情况,积极争取528万元项目资金支持。
余丁村建设了40座集智慧烟叶烘烤和冷链物流为一体的新能源烟叶智慧烘烤园区项目,并作为云南省20xx年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观摩点。目前,余丁村绿色智慧烘烤工场建成并投入使用,群众可像一键启动电饭煲煮饭一样烘烤出高质量的烟叶,并可在非烟叶烘烤期把烤房作为农产品的保鲜冷库使用。新能源烤房不仅具备绿色环保、减工降本优势,还可实现功能和场地的多元利用,为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牟定县共和镇在田间地头锻造了5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伍,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难事办成,切实做到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诚打动群众、用真情服务群众,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担起责任,弘扬“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的作风,为推动共和镇乡村振兴激发“新动能”。
乡村振兴汇报 篇12
马蹄藏族乡黄草沟村属于纯牧业村,牧民群众随季节转场放牧,居住比较分散,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多点发力,凝聚合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有效助推了牧村变美、产业变强、牧民变富。
深入草场牧业点,让牧民群众“学”起来。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好每月的入户走访活动,借助牧民群众集中搞防疫时机,深入牧业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理论方针、惠民惠农政策、疫情防控知识等向牧民群众宣讲,将“文件话”转变为“家常话”,让老百姓不误牧业生产时知晓上级文件精神和惠民政策。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深入牧业点开展宣讲15次,覆盖群众300余人,并深入夏季牧场,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庆祝建党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有效丰富了牧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形成了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丰富业余生活,让乡村氛围“活”起来。利用“元旦”“三八”“五一”等节点积极组织牧民群众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对全村涌现出的好婆婆、好媳妇、好青年和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为全村树立了正能量。在20xx年中秋节,驻村工作队共邀老百姓欢聚一堂,开展“民族团结话中秋,佳节共叙一家亲”主题活动,组织大家坐在一起唠家常,谋发展,话未来,进一步凝聚人心,让乡村氛围“活”起来,深受老百姓一致好评。
开展环境整治,让房前屋后“靓”起来。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指导员”的作用,组织村“两委”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保洁员管理和人居环境门前“三包”等制度。并依托固定党日活动,针对保洁盲区组织全体党员和保洁员进行彻底清理,对定居点牧民家房前屋后卫生开展集中整治,建立了村级卫生评比“红黑榜”,对评比为“红榜”的家庭在巾帼佳美积分超市中给予一定积分,并在其超市中兑换相应物品,村民对保持家庭干净整洁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营造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点对点结对帮扶,让钱袋子“鼓”起来。发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帮扶单位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帮助谋划主导产业的发展,以村内2个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强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带头示范+带动全村农牧户”生产发展模式,使党员示范引领嵌入到推进产业发展中,带领牧民大力发展舍饲喂养,全村特色畜牧养殖业呈现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0xx年上半年,全村羔子出栏1.1万只,牧民的收入持续上升。
乡村振兴汇报 篇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经济学院是一个经济学类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农村与区域发展学科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具有经济学类四个本科专业和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学科点和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以及农村与区域发展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可以说,经济学院是与乡村振兴高度相关和承担培育乡村振兴经营管理高级人才任务最重的学院。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作为学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现把初步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做一个汇报。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
十九大后,院班子和各党支部加强新时代理论和政治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学院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历史使命。同时,学习和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特别是重点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等进行大学习、大讨论和大调研。
二、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教学改革和培训工作
一是利用去年学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围绕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内容改革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的培养方案,增加了“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方向,增设“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和“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农村发展”等2门课程;二是与管理学院共同建设面向全校农业硕士研究生的“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创新”课程,提升所有农业硕士的乡村振兴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三是博士生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方面,增加乡村振兴的相关专题内容,要求博士生加强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理解;四是与地方政府、省级部门联合建设了2个“乡村振兴战略”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罗江区和成都农商银行),参与建设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学院,联合培养乡村振兴的`高级人才,学院多名老师20多人次在全省各地党校、乡村振兴学院讲乡村振兴相关课程。
三、建设四川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智库
(一)整合研究机构建设乡村振兴的大平台。学院利用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德国研究中心及四个研究团队等小平台,通过整合这些平台,积极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目前已承担了科技厅、教育厅、扶贫移民局、人民银行、邮储银行、农商银行等的服务乡村振兴的方案或研究课题6项。
(二)主动服务省委省府的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我带领科研团队启动应急研究课题,完成《深化要素市场制度改革,推进先进生产要素流向乡村》的政策建议报告,得到省委常委曲木史哈和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的肯定性批示,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参与省委一号文件咨询。二是在20xx年5月,按照省委部署和省委领导指示要求,我校承担了省委安排的“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重点课题的任务,杨文钰副校长牵头、我作为写作组组长,与农业技术、经济管理、资源规划、人文社科等方面的骨干教师紧密合作,顺利完成课题,得到了省委政研室的肯定;原学校党委书记邓良基利用其担任省人大农委主任委员这个平台,在很多场合宣传和介绍这个研究报告的主要思路和举措,得到多方面的认可,特别是得到省委书记的肯定。三是在暑假期间,吴平教授带队初步完成了省委农工委委托的“四川乡村人才振兴路径研究”课题。
(三)积极服务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一是积极参与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研制。已经承担了南部县、前锋区等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任务,前者是全省首批22个乡村振兴试点县,后者是学校帮扶的县,初步完成立了南部县的总体规划。二是积极组织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学院先后组织了近10批、600多人次的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三是通过各种会议和论坛为我省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如学院举办省金融学会“深化成都农村金融改革、助推乡村振兴”座谈会和成都市农村金融改革方案2.0版提出对策建议。
四、下一步开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思路
一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加大对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和农村与区域发展博士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培养乡村振兴的经营管理高级人才。积极培训地方乡村振兴经营管理人才。
二是整合团队,打造省级乡村振兴智库。建议借鉴其他地区和高校做法,依托学校相关平台,积极参与学校组建有关乡村振兴的更高平台。举办以“农村金融创新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西南农村金融论坛。
三是引导和支持教师和研究生开展乡村振兴实施机制体制研究、政策研究和案例研究。学院的各个团队积极开展相关领域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如支持乡村振兴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研究等。
四是制定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的指引和规范,高质量完成承担的乡村振兴规划和各地的研究报告,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农村发展的硕士和博士生。
乡村振兴汇报 篇14
一、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引领。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站(办、所、中心)负责人及村(居)支书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层层压实创建责任,确保组织有力、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进展迅速。强化党建引领与中心工作互促互进,加速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助推发展的作用,通过打造环湖党建示范带,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构建“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的四方融合机制,完善利益联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村企合作共建,实现抱团发展,做大农业产业。
二、突出试点示范,坚持稳步推进。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持续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沙州镇目前获批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3个。沙州镇青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以后沙州镇积极加快该示范试点乡村振兴建设,谋划项目25个,总投资0.8亿元,目前正在实施及已完成的项目有6个,正在开展设计前期工作的项目4个。
三、突出共建共享,深化“三权分置”。在每个村组建一个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引导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通过土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四方利益融合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合作社来带动农民群众创收增收,加快致富。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三权分置”分红机制。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采取政府搭桥、村企联姻、农户受益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在永红村、幸福村实施民宿项目,构筑“资源共享、利益共存、多方共赢”的工作新格局。
乡村振兴汇报 篇15
日前,龙山县乡村振兴就业帮扶车间在洗洛镇大井村正式运营,45名群众当天签订了就业协议。今年来,该县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扎实推进“六大行动”,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推进产业就业富民行动。该县稳定发展百合、茶叶、油茶、烟叶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种植面积72万亩,年底实现每个产业有3至5个千亩高标准示范样板,每个村有1个以上百亩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小镇,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此外,加强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气力、探新路。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该县以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抓手,以“两违”整治和“清蓝”行动为突破口,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力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加大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力度;加强村容村貌管理,持续深入推进“五美创建”,年内创建最美集镇8个、最美生态公路150公里、最美河库2条、最美村寨28个、最美农家1300户以上,着力打造兴隆街道-茨岩塘镇-红岩溪镇-农车镇-洗车河镇-苗儿滩镇-里耶镇美丽乡村示范带。
推进乡村育才聚才行动。该县建立健全“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引进制度,让各类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加强乡村人才培训力度,着力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农村专业服务型人才队伍;建立乡贤人才资源库,引导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乡贤助乡、企业兴乡。
推进乡风文明铸魂行动。该县大力实施“培根”“立德”“铸魂”三大工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全域文明创建,推进“双百工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通过创建省(州)级文明示范村、特色精品乡村,平安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省级文明城市。
推进治理效能提升行动。该县以开展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加强“雪亮乡村”“智慧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矛盾纠纷调解“三三”工作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网上信访信息平台,加快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平安创建系列活动。
推进基层党建引领行动。该县持续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重点建好用好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和党员带头人三支队伍,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引领和保障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汇报 篇16
一、基本情况
xx镇是全省27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辖有16个行政村,3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01户38006人,总面积112.4平方公里,一般农户10156户,系统内帮扶对象841户1991人,其中监测户以外的脱贫户816户1932人、脱贫监测户6户13人、边缘易致贫户18户4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2人、易地扶贫搬迁119户208人,20xx年年人均纯收入均在6500元以上。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
(一)突出衔接重点,持续落实政策。
1、“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政策巩固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xx镇在xx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安排下于xx月份在全镇范围内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经过为期半个月的摸排全镇所有农户象无住危房、饮水安全无保障、医疗费用报销不达标、失学辍学等现象发生。
2、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调整优化兜底政策措施,补齐基本民生保障,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止20xx年xx月全镇脱贫人口中落实低保救助818人,特困供养救助256人。
3、产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xx镇始终坚持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大力开展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实力产业。以伍欣甸园项目为依托,发展高端水果种植,其中3000余亩的蓝莓基地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之一,解决了xx村及周边400余劳动力就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万元;二是为全镇247户脱贫户、边缘户及3个村扶贫车间、1个养鸡大棚购买产业保,最大程度降低脱贫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让脱贫户能够放心种、放心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积极协助农户申报产业奖补,目前正在为248户脱贫户及三类人员申报产业奖补411620元;四是大力开展消费扶贫,鼓励机关干部购买脱贫户农产品,解决农户农产品销难的问题,目前共购买脱贫户农产品22000元。
4、就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始终把就业当做巩固脱贫的重要性抓手多途径的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一是鼓励脱贫人口、边缘户外出务工,20xx年全镇为538名脱贫、边缘户劳动力申报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二是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等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132个,其中光伏公岗52个,人社公益性岗位80个。
5、小额信贷政策落实情况。全镇现有存量贷款287万元,其中20xx年新办理小额信贷5户22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二)有序开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扎实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每月通过部门预警、村级摸排、农户申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摸排,逐一走访调查会商研判,留存走访记录、会商记录,将退出和纳入监测帮扶人员名单报镇乡村振兴办汇总,镇党委每月召开党委会,针对镇振兴办汇总确认名单,逐一会商研判,看每个人是否符合退出和纳入条件,最终形成决议报市乡村振兴局,20xx年镇党委已开展了10次会商研判。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形成完整的动态监测帮扶闭环。目前已通过一事一议解决3户脱贫户自费医疗费用过高问题,通过防贫保解决42户一般农户医疗费用过高问题。
2、多措并举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后扶措施。一是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外出务工增收,同时为其申报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二是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落实政策兜底;三是利用易迁后扶资金119万元(易迁户户均一万元)建立油茶深加工车间和蓝莓包装车间,租金(9万元)按照户数比例分配至各村对公账户,用于优先易迁户产业发展、特困户救助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点配套设施按照“十个一”配置齐全。
3、扎实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对已建成的扶贫项目及资产进行全面核查,主要分为经营类资产、基础设施类资产、易地搬迁类资产,逐一逐级登记,建立扶贫资产清单,对已形成的扶贫资产应纳尽纳、分级逐一登记造册,明确各项扶贫资产信息。
4、有序开展衔接资金项目实施工作。完成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xx镇扶贫产业路建设项目批复10.2公里,总资金规模408万元,涉及扶贫资金153万元。其中xx镇和顺村、联星村、中湾村标段产业路建设5.8公里已完成市级验收等待资金拨付,xx村、xx村、xx村标段产业路建设4.4公里已基本完工。
三、和美乡村建设情况
一是加快和美乡村示范点的施工进度,目前全镇3个和美乡村示范点项目建设均已完成80%以上,确保在xx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的全部内容;二是积极宣传动员,提升群众对和美乡村建设的认识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和美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中来,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组织人员开展冬季夜间治安巡逻,确保冬季夜间治安稳定。
四、实力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坚持“红色沃土,蓝莓小镇”的发展理念,把蓝莓种植作为镇级一大主导产业,目前xx镇蓝莓种植面积达3600亩,下一步将着力打造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扩大蓝莓种植规模、提升蓝莓品质;二发挥xx镇种植大蒜的悠久历史及“xx大蒜”的品牌知名度,在全镇范围内连片大规模种植xx大蒜,现已在陶庙、东升、等村种植大蒜1060亩,目前正在进行“xx大蒜”地理商标注册事宜,进一步扩大xx大蒜产品知名度。
乡村振兴汇报 篇17
乡村振兴工作如何开展,需要一个非常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下面就如何实施计划个人的一些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乡村振兴工作首选需要产业发展。经前几天走访了解汇总,留守人员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儿童,大部分家庭都是青年人外出务工,老人在家带孩子读书照顾家庭。这些老人除了带孩子,平时还要在乡镇灵活就业和自家种地来维持家庭费用支出,收入基本维持家庭开销。因此,要想村强民富必须要有产业发展,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二,乡村振兴工作人才乡贤是根基。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不管你发展什么产业,都离不开人才,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因此人才乡贤是发展产业的中枢。
三,乡村振兴工作需要一个坚强的党组织。乡村发展离不开一个能担当,能有作为的组织,一个坚不可摧的党组织就能成就一群能干事,干成事的优良队伍。
四,乡村振兴工作统一思想不可忽视。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全村人统一思想,打造一个田园乡村,村民不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思想工作是重中之重。
五,乡村振兴工作信念实现目标的精神支柱。为什么说信念是精神支柱,一个人,一支队伍都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实现乡村振兴工作的航标和方向。
以上是今天从学习中得到的一些体会,肯定有很多没想到,也有很多需要去实践才能见真实性。广大关注和关心乡村振兴工作的人才乡贤们,我们增仚村驻村工作队诚挚邀请你们加入我们,一起为乡村振兴做出我们的贡献,一起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谢谢大家!
乡村振兴汇报 篇18
xx村属于纯牧业村,牧民群众随季节转场放牧,居住比较分散,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多点发力,凝聚合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有效助推了牧村变美、产业变强、牧民变富。
深入草场牧业点,让牧民群众“学”起来。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好每月的入户走访活动,借助牧民群众集中搞防疫时机,深入牧业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理论方针、惠民惠农政策、疫情防控知识等向牧民群众宣讲,将“文件话”转变为“家常话”,让老百姓不误牧业生产时知晓上级文件精神和惠民政策。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深入牧业点开展宣讲15次,覆盖群众300余人,并深入夏季牧场,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庆祝建党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有效丰富了牧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形成了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丰富业余生活,让乡村氛围“活”起来。利用“元旦”“三八”“五一”等节点积极组织牧民群众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对全村涌现出的好婆婆、好媳妇、好青年和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为全村树立了正能量。在20__年中秋节,驻村工作队共邀老百姓欢聚一堂,开展“民族团结话中秋,佳节共叙一家亲”主题活动,组织大家坐在一起唠家常,谋发展,话未来,进一步凝聚人心,让乡村氛围“活”起来,深受老百姓一致好评。
开展环境整治,让房前屋后“靓”起来。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指导员”的作用,组织村“两委”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保洁员管理和人居环境门前“三包”等制度。并依托固定党日活动,针对保洁盲区组织全体党员和保洁员进行彻底清理,对定居点牧民家房前屋后卫生开展集中整治,建立了村级卫生评比“红黑榜”,对评比为“红榜”的家庭在巾帼佳美积分超市中给予一定积分,并在其超市中兑换相应物品,村民对保持家庭干净整洁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营造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点对点结对帮扶,让钱袋子“鼓”起来。发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帮扶单位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帮助谋划主导产业的发展,以村内2个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强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带头示范+带动全村农牧户”生产发展模式,使党员示范引领嵌入到推进产业发展中,带领牧民大力发展舍饲喂养,全村特色畜牧养殖业呈现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0__年上半年,全村羔子出栏1.1万只,牧民的收入持续上升。
乡村振兴汇报 篇19
一、基本情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21.9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49%。5个少数民族人口过万,13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有三点新变化:一是首次56个民族成份齐全;二是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增长较快,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从0.35%提升到0.49%;三是外省籍来赣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增多,世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畲族人口从9.1万人下降到7.4万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从3万多人增长到超过6万。这是新时代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增强、交往交流交融速度加快、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的结果。
全省共有8个民族乡、82个民族行政村、398个民族村民小组。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和深山区移民搬迁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民族地区3690户14760人如期脱贫,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与全省同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新征程。
20xx年以来,我省民族地区按照全国和全省部署,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建立了防返贫监测平台,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帮扶。20xx年5月,我省民族乡村摸排监测对象203户415人,全部落实了帮扶措施,有效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出台了一系列衔接政策,民族地区脱贫工作机制、政策措施等平稳有序向乡村振兴过渡。16个民族村列为“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占比为19.51%,有65个民族村派驻了工作队。20xx年,民族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的村开始出现,50万元以上的村不断增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84%,达到18698元,首次超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结束了民族乡村有统计数据40年来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的历史。
三是创新举措效果明显。各地不断探索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创新举措,如吉安市形成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副书记联系民族乡村,深入做好民族工作;抚州市做好“两山”转化文章,支持民族乡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发展特色鲜明;上饶市大力实施“培根铸魂、共富发展、民族同心、现代化治理”四大行动,工作亮点初显;赣州市财政安排预算资金210万元投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效果明显。
在财政部等6部门组织开展的20xx年度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包括少数民族发展任务在内,我省取得了六项全“A”的最好等次。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于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对我省民族工作的领导,在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方略在我省民族地区得到全面贯彻。
二、主要工作
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地区与全省共同发展、融入发展,形成了民族团结巩固、民族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繁荣的良好态势。
(一)高位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推动民族地区与全省共同发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是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20xx年8月和20xx年3月、4月,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我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20xx年2月,召开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省宗教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扛起新时代民族工作责任,全力支持民族地区融入全省、融入当地、融入区域发展,走共同繁荣发展之路。二是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推进。今年4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文件,提出着力抓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全省乡村振兴的全方位对接和全过程融合。三是编制规划方案抓好落实。20xx年11月,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启动新一轮省直有关部门对口支援民族乡村工作,提出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同时,各设区的市和有关县(市、区)行动迅速,全面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相继召开工作会议部署民族工作,出台贯彻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政策措施,并推动落实落地。
(二)差别化支持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坚持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省工作大局中统筹推进。20xx年2月,省政府印发《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赣府发〔20xx〕5号),提出要“支持和帮助民族乡、村加快发展”。其他专项规划和区域性发展规划都支持民族地区主动融入并服务全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同时,组织省直部门持续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助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今年,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达到399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达到958万元;安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教育等财政预算资金1600万元,支持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建设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在基层组织运转保障资金安排上,省财政对民族乡、民族村补助标准分别高于非民族乡村补助标准40万元、4万元,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是第一个。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支持。“十四五”期间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补助标准(含奖励资金)较一般地区上浮20%;城乡一体支持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集中供水设施等民生项目建设,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支撑保障能力。三是坚持科技引领。建立科技特派团(员)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机制,向民族乡村派出4个科技特派团、38名科技特派员,探索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管理等要素向民族乡村集中的新路子,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也是第一个。四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创作推出歌剧《七彩畲乡》《热血山哈》和音乐剧《云上凤凰》,连续三届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均获优秀剧目奖;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积极筹办第三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鼓励支持民族文化同区域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文化深度融合。
(三)对口支援重点帮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连续25年开展省直部门对口支援民族乡村工作,广大机关干部在民族乡村一线与群众交往、交流、交心,帮助民族乡村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解决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进程中的许多困难和问题,推动了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谱写了全省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彩华章,形成了江西民族工作的特色品牌。20xx年至20xx年开展的第五轮省直部门对口支援工作,各部门帮扶资金达到2.6亿元。20xx年11月,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江西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第六轮对口支援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提出通过五年对口支援工作,使受援民族乡村振兴基础更加扎实,融入发展、共同发展水平更高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更具特色。截至目前,24个省直对口支援单位全部编制了工作方案,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多次赴受援民族乡村开展调研,指导、调度支援措施落实,安排帮扶项目30多个、帮扶资金2186.3万元,协调争取其它项目资金20xx多万元。赣州、吉安、上饶、鹰潭、抚州和会昌、乐安、泰和等有关市、县相应开展了市直、县直单位对口支援民族村、民族村小组工作,做到了对口支援全覆盖,形成了各级各部门整体发力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主线,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落实中央和省委会议文件精神、实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划、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安排使用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项目等方面,都坚持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发力,把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特色。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大力支持各地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建设,不断深化各个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梯度推进、升级提档,着力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对口支援工作深度融合。近年来,25个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民族乡列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示范基地,33个单位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实践中做实做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正在全省形成更加广泛的共识共为。
三、存在问题
当前,制约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面临的任务依然繁重。
一是民族地区产业振兴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方面,民族地区传统主导产业向优势产业整体迈进步伐滞缓,尤其是毛竹、油茶、水稻等传统产业规模小、分布零散、产业链短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另一方面,重大基础性生产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还有不足,6个有大面积毛竹林的民族乡生产性林道、便道开设不足,8个民族乡不同程度存在山洪和旱涝安全隐患,制约了产业发展振兴和资源开发利用。
二是民族地区人才还比较缺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民族地区各类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科技示范、创业引领、文化艺术等方面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人才总量偏少,外出务工劳动力多数从事劳动密集性行业,人才成长环境和质量受限。另一方面,在乡在村人才流出加快,有的民族乡村反复出现再注入再流失现象。
三是民族地区文化发展还存在不足。在文化传承保护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面临人才缺乏的困难,一些村庄的民族文化景观、历史记忆和乡村特色风貌加速流失。在文化发展振兴上,一些地方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时代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区域文化深度融合上,理念不新、质量不高,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做好文旅结合文章等方面有差距。
四是民族地区生态优势发挥还不充分。我省民族乡村大多处在江河、溪流的源头和上游,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优势突出。但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还不足,对如何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办法不多、效果不佳。此外,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改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改造,还存在一定困难。
五是民族地区的基层组织建设还需加强。民族地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群众性组织为基础,引领乡村振兴的组织格局尚未形成。民族地区村级党支部书记中,50%以上超过50岁,大部分只有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同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性组织发展不充分,体育协会、文化艺术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发展不健全,影响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民族地区落实“三新一高”要求,扎实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共同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一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把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机结合,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丰富创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涵,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扎根各民族群众心灵深处。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相互融合,打造江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升级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进乡村,形成点面结合的江西特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江西经验。在民族地区建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示范基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落实落地。
二是持续推进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章,强化新老政策有效接力,既不延长衔接过渡期,又确保民族乡村同步之后不掉队。把民族乡村纳入各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范围,明确民族乡村享受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待遇。在民族地区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不足和产业发展质量不高问题。有针对性加大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力度,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协调农林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文艺院校举办专业专题培训,专门培养产业发展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团(员)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工作,加大对民族地区科研项目扶持力度,以科技力量驱动民族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创新对口支援民族乡村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成为对口支援工作的崭新抓手和重要内容。支持对口支援部门参与民族乡村第一线党建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架起省、市、县各部门和民族乡村“联创共建”的桥梁。创新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帮扶方式,注重市场引导、“两山”转化、文旅融合,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增加省属国有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文艺院校(剧团)分别对口支援8个民族乡,形成政府、企业、文艺院校(剧团)叠加式帮扶机制,培育和提升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市场化理念、“两山”转化能力和文旅融合水平,引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市场化经营、生态资源高效化利用、文化旅游融合化发展,以点带面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四是全面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指导督促各地各相关部门落实落细具体工作,解决民族地区急难愁盼的实事。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把民族事务治理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充实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民族工作网络,防范化解民族工作领域风险隐患。健全民族乡村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注重在一线淬炼干部,选优配强“领头羊”,将能力强、有潜力的少数民族党员纳入后备干部库。
乡村振兴汇报 篇20
为切实抓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据市区等文件规定,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组织机构
考核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下,由镇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镇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采取日常监督考核和年度考核评估的方式开展20xx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相关工作。
二、考核对象
全镇X个行政村(社区)。
三、考核评估时间
年度考核评估时间:20xx年12月中旬。
四、考核内容
(一)日常监督考核内容。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上级领导批示和相关部门通报以及日常监督检查、调研、信息收集掌握的情况,对各村(社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主要是评价各村(社区)本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责任落实、问题整改、工作进度、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等日常工作情况。
(二)年度考核评估内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针对20xx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进行考核,重点评估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风文明、基层治理、村干部和群众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满意度等重点内容。
五、考核方式和程序
由镇领导小组牵头成立检查考核组对各村(社区)开展考核工作,对村(社区)的年度考核方式由年度考核、日常监督评分两个部分组成,权重分别为70%、30%。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总分设置均为100分。
六、综合评价
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对日常监督、年度考核及加扣分等考核分数,汇总形成各村(社区)20xx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最终得分(按百分制换算),评定相应等次。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3个等次。
考核分数为90分以上(“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下同)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等次;考核分数为80分以上90分以下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等次;考核分数为80分以下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等次。考核出现扣分项所列第1至3项情形的,不能评为“优秀”等次。
(一)加分项。考核年度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加分,各项加分可叠加计算,但同一事项不重复加分,累计加分不超过15分。
1.在考核期限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省委、省政府及国家部委表彰的相关村(社区)加4分;受到市委、市政府及省直部门表彰的相关村(社区)加3分;受到区委、区政府及市直部门表彰的相关村(社区)加2分;在区级会议作经验介绍的相关村(社区)加1分(同一项目不叠加计分,按最高得分计算)。
2.在考核期限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改革创新探索取得实质性成效(经区级以上部门认可)并形成可复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的相关村(社区)每项加3分;在全市推广的`相关村(社区)每项加2分,在全区推广的相关村(社区)每项加1分。
3.村(社区)工作经验、事迹被省级媒体报道、党委政府通报表扬的每篇加3分,被市级媒体报道、党委政府通报表扬的每篇加2分。被区级媒体报道、党委政府通报表扬的每篇加1分。(本款加分不超过5分,省、市、区级媒体范围为省、市、区党委政府主管主办的电视、报刊、网站)
(二)扣分项。考核年度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扣分,各项扣分可叠加计算,但同一事项不重复扣分,累计扣分不超过15分。
1.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在考核期限内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批评的相关村(社区)每次扣4分;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级以上行业部门通报批评或挂牌督办的相关村(社区)每次扣3分。受到区委、区政府和市级以上行业部门通报批评或挂牌督办的相关村(社区)每次扣2分。
2.村(社区)管辖领域发生涉及乡村振兴范围内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涉农事件的每次扣5分。
3.村(社区)发生涉及乡村振兴范围内影响较大的重大腐败案件的每次扣4分。
4.因村(社区)工作推进不力导致镇被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批评的,相关村(社区)每次扣2分;被市约谈的,相关村每次扣1分。
5.因村(社区)工作推进不力导致镇被区委、区政府或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批评的相关村(社区)每次扣2分;被确定为工作后进问题剖析会议现场村(社区)的每次扣2分;被区约谈的,相关村(社区)每项扣1分。
6.村(社区)不按要求报告情况或虚报、假报指标数据情况的每次扣1分。
七、考核结果运用
根据年度考核评估结果,对年度考核排名后2名且未达到“良好”等次的村(社区),由镇党委书记约谈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连续两年年度考核排名后2名且得分未达到“良好”等次的村(社区),镇将对相应村(社区)支部书记给予免职处理。年度考核前2名且达到“优秀”等次的村(社区)镇给予相应表彰奖励,具体表彰奖励标准另定。
八、考核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日常工作推进,主动积极配合开展日常考核评估和年度考核相关工作,对标评估评议表进一步压实责任,精心组织,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二)认真严肃做好考核工作。各村(社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对照考核工作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逐项抓好落实,考核时如实反映本村(社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对提供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三)严格考核工作纪律。参加考核工作的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标准和要求开展考核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原则,对考核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乡村振兴汇报 篇21
问安镇同心桥村地处枝江市北大门,与当阳市半月镇相邻,辖村民小组5个,全村人口721户2219人,党员86人,耕地面积8710亩。近年来,同心桥村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环境提升“三大工程”,探索出“以花为媒、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级绿色示范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进步奖,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宜昌市级生态村,文明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巢引来金凤凰
一是支部建在产业上。打破同心桥、袁码头两个村传统行政界线,探索创新成立功能型党组织--同心缘乡村振兴党总支,围绕打造“荆楚第一村”的目标任务。党总支充分发挥主体能人在人脉资金、商业规划、产业项目上的'优势,做到资源共享。先后引进同心花海、超诚农业及惠昇农业等18家经营主体,形成聚集和规模效应,达到“1+1>2”的效果。
二是真情召引能人归。通过制作《醉美同心桥》乡村宣传片,征集创作村歌《醉美家乡同心桥》,举办乡贤恳谈会,成功以“乡愁”“乡情”激发陶兴国等16名优秀乡贤回村投资兴业。通过“村民一家亲”等微信群,“同心桥与您同心”微信公众号,实时宣传家乡变化、发布产业发展态势,带动2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工作,近年落户本村的爱华水产、超诚农业、江波蔬菜等专业合作社均是回乡能人带头领办。
三是尽心服务百花开。开展“三亮四美”党旗红创优活动,组建4个功能党小组,发动村组干部、党员代表为经营主体做好协调服务,争取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铺装道路11公里,新修排灌渠系1万多米,整治土地3000余亩,配套生态停车场15亩,形成了花卉苗木、中药材种植、有机水果采摘观光、生态种养殖四大产业板块。
二、坚持筑牢根基,打通百姓致富路
一是互联互通,促进主体引领。积极促进村内经营主体交流合作,形成超诚农业与同心花海羊肚菌共作,花海阳光餐厅与华民农庄联姻,同心竹海与电商企业共建等主体间的紧密发展格局。广泛推广“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实现全村660户村民和61户贫困户以土地、房屋等“入股”合作社,村集体资产增值潜力不断激活。以超诚农业、爱华水产、渔米乡家庭农场等11个主体为龙头,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羊肚菌、稻虾、脐橙等特色产业310亩。
二是搭建平台,服务招工用工。与袁码头村合作,成立袁码头乡村旅游合作社,主动与企业签订优先使用本村人力资源协议,通过“村民一家亲”“在外就业人员微信群”广泛发布招工用工信息,吸收300多个村民和40多个有劳力的贫困户就近务工。
三是广泛发动,延伸旅游链条。联合周边村成立三家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一运营餐饮、民宿、手工作坊、伴手礼等,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25家、民宿42家,30余户村民入驻同心花海乡村集市,售卖鸡蛋、蜂蜜、问安白鹅等土特产。目前全村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以上,20__年度农民人均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预计20__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50万元。
三、坚持“五子”工程,打造人居新环境
(一)强化环境整治。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突出“不出钱,少花钱,就地取材造景点,自然融合靓一片”的工作智慧,按照“看、开、定、比、评、晒”六字路径,在全村掀起“赶学比超争先锋”的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以“五子工程”为重点,规范养殖行为,强化畜禽粪污治理,整改37户,堵住排污口86个;完成农厕建改138户,新建旅游公厕3座;开展清三河行动,清理沟渠10.8公里、堰塘33.2亩;拆除违建和钢棚168户24342平方米;投资200万元整治红旗湾、李家台子、黄家棚前棚等重点湾落环境卫生整治及亮化、美化工程,栽种绿植8700棵,播撒花籽5900平方。
(二)创新共建共享。建立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奖补机制,李家台子湾落、西湾湾落坚持环境产业两手抓,一边打造节点景观,在主要道路两旁种植诱蝶植物,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种花,打造了一片花的海洋;一边发动群众自己出资改造庭院,发展农家乐,利用村民闲置房屋,引进乡贤发展民宿。如今,共同维护村庄环境、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已成为村民自觉行动。
(三)培育文明乡风。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努力做到硬件软件一手抓,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行乡风文明,将农村人居环境纳入村规民约,以“人情风”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大力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攀比浪费等行为,通过抓党风、转作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暨人居环境整治拉练15场次,评选出“美丽庭院”50户,通过奖先进、促后进,引领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尚。
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们明确了方向,找到了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群众参与的热情。下来我们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紧紧围绕打造“幸福同心桥、生态同心桥、绿色同心桥”的战略目标,加快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领全体村民把我村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汇报 篇22
自今年以来,富源县供销社驻老厂镇迤德黑村委会工作队,严格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要求,持续坚守驻村岗位,坚持吃住在村,按时在“云岭先锋APP”上签到,切实与村委会一道开展好各项工作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乡村振兴部门的有关视频会议及文件精神,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深入谋划并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落实相应帮扶措施,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就扶”,严格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谋划产业发展,示范引领,推动强村富民。供销社驻村工作队时刻牢记乡村振兴使命,全力谋划并推进乡村振兴产业。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20xx年初,驻村工作队就动员金子坡村个体户罗文高,投资了50余万元建设养殖场一个,发展肉牛养殖20余头;动员个体户李建华投资80余万元建设养殖场一个,发展肉牛养殖10余头、山羊养殖80余头。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的人员参与发展养殖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收入。
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增收。驻村工作队按照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认真宣传落实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推动“一平台三机制”良好运行,及时做好云南省防止返贫监测系统的数据更新,建立健全各项帮扶机制。开展经常性入户走访,深入了解“三类监测”对象的民情,采取有效帮扶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对一般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实现全覆盖遍访,每月坚持入户走访一次,切实掌握他们家庭收支及健康等情况;二是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监测”对象,持续开展重点监测,做到周周有走访,电话常联系;三是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要求,开展摸排,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持续巩固;四是根据村务岗人员变化,及时动态调整村务岗和公益岗位,优先安置本村村民优先就业。五是认真落实好全县20xx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入户信息采集和核查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开展系统数据更新工作。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文明村示范创建引领。目前已经创建市级文明示范村1个,正在争创20xx年度“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第一轮红旗村创建评选。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村委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70余人次;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先后参与100余人次,帮助制定防控措施,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全村安全稳定。
下一步,富源县供销社驻老厂镇迤德黑村委会工作队,将继续克服疫情负面影响,持续与村委会一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既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汇报 篇23
根据《20xx年度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今年我镇XX村为XX县20xx年度新农村建设点,涉及农户57户260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我镇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现将我镇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宣传发动,提高认识。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层层级级召开了动员会,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义,宣讲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的政策,动员全体村民广泛参与整治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成为整治工作的主体,在思想上、认识上和行动上达到高度统一,形成了全民参与和人人动手的工作局面。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经镇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由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这项工作,由镇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村“两委”班子把整治工作列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村点理事会负责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了村民整治工作各项制度,制定了卫生管理实施办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好环境整治推进示范点发展升级
按照“五年治理、三年攻坚、首年大见成效”的总体部署,通过对围塘里示范点进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对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形成风格协调一致、外形新颖靓丽的秀美村庄,进一步改善XX村围塘里生产条件和居住条件,使农村成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农民幸福家园。
2、加快产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结合精准扶贫,按照“区块布局、柑橘为主、多元发展”的整体思路,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大力发展辣椒、葛根、黄姜、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生态农业,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汇报 篇24
近年来,镇远县牢牢把握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历史机遇,聚焦“五个振兴”,通过“四抓四提”,推进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奋力开启乡村振兴建设新征程。
抓制度建设提升组织力。县乡两级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建立乡村振兴指挥部,组建行业工作专班,县乡村三级书记亲自抓,抽调精干力量具体抓,形成了高位推动、全方位落实的领导体系。同时强化部门职责,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示范试点各方面工作做好服务。
抓资源整合提升凝聚力。整合资源,汇聚各方力量与智慧。县级统一聘请专业机构编制整村规划,结合示范试点村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750万元积极申报项目。整合人才资源,严格落实驻村规划师“一村一人”制度,依托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与“寨管委”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整合形成坚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和完善的治理体系。
抓项目精选提升执行力。通过优化项目数量、项目内容,提升项目质量。结合各试点实际建设情况,对前期试点建设项目规划内文本项目内容进行再审核、再规划、再细化、再“瘦身”,确保项目精简、质量过硬、方便操作执行。经过再次精选,3个州级示范点“瘦身”后项目共57个,总投资2222万元,目前项目完工23个,完成投资750万元。
抓宣传教育提升引导力。通过强化思想宣传,营造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氛围。各示范试点多次召开群众大会、火塘会、院坝会,做实群众思想工作,激发群众感恩之心,制造强大声势,营造良好氛围,让群众成为项目推进实施的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自示范试点建设以来,共召开群众会25次、小组会18次、动员大会6次,矛盾调处30次。
乡村振兴汇报 篇25
按照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八个推动"要求,湘潭经开区积极推进响水乡派驻村朝龙村乡村振兴工作,5月10日,朝龙村乡村振兴驻村队队长、第一书记组织支村两委、乡联点干部就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方案开展座谈会。
会上,大家积极出谋划策,村内环境卫生治理和环境美化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问题和出路,村内水质污染治理的问题,如何争取在2年内建成省级文明示范村,5年内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能成,我们要有计划的推动本村的发展,着眼全局,一年内能做成什么,两年内能做成什么,5年内能做成什么,有计划的积极推动,让老百姓在乡村振兴中真正受益,收获幸福。”朝龙村乡村振兴驻村队队长、第一书记说道。
“朝龙村班子内部很团结,在工作上我们会做好坚强的后盾,为朝龙村乡村振兴工作一起积极努力。”响水乡联村干部为朝龙村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发声。
乡村振兴汇报 篇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抓好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部署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主要成效与做法
(一)扛牢政治责任,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县66465户、163616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109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建设各类产业项目495个,建成运营扶贫车间545个,其中248个发展为中小微企业,为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现场会提供了观摩现场。
(二)发挥产粮大县优势,狠抓粮食生产不动摇。紧抓整县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亚行贷款黄河流域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强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地落实。20xx年小麦种植面积145万亩,实现夏粮收获14亿斤以上,预计秋粮收获面积120万亩、产量12.9亿斤;深入实施粮食产业链条延伸工程,着力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一体化发展,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粮食深加工项目年底投用。成为全省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
(三)依托民营经济活跃优势,狠抓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扎实推进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运营发展,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43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42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位居全市首位。
(四)聚焦产品效益提升,狠抓农业品牌建设。在全市率先发布“好郓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e品好郓”电商区域品牌,“三品一标”发展到192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25个,“郓半夏”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个镇纳入省级、1个镇纳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范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挂牌认定。省农科院牡丹、芦笋产业研究院落户郓城,成为国家肉牛优势产业集群创建县、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全省科技支撑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全省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五)围绕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固农村基层基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去年达到15449元,全县人均居民存款达到5万元,实现了藏富于民。新改建农村公路2800公里,户户通、自来水实现全覆盖,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乡村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逐步规范提升,新建村史馆、文化馆200余处,农家书屋、健身广场实现全覆盖。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均实现大幅优化,“一降一升一强”目标顺利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提升。产权制度改革有力有效,累计清查集体资产12.9亿元,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全覆盖,其中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428个,全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79个、占比87.3%,10万元以上的.376个、占比56.7%。基层治理有力有效,探索实施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率先开发“及时雨”一点通微视频接访平台,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县。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有较大压力。国家扶贫系统内还有2万多户、5万多名群众脱贫享受政策,这些群众多为失能半失能人员,脱贫基础尚不牢固;扶贫产业收益尚不稳定,扶贫资产效应发挥不够明显,个别扶贫产业没有达到既定效益。二是农业产业化层次低、基础弱、链条短。传统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60%,没有形成诸如金乡大蒜、章丘大葱、寿光蔬菜等享誉全省、全国的大型种植集群;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低、产业回报率不高。三是农田基础设施亟待加强。高标准农田面积较小,中低产田103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1%,由于历史原因,建设标准不一,配套设施建设不全,作用效益大打折扣。四是农村基础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短板。投用的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农家书屋闲置、活动场所利用率不高,部分村庄脏乱差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下步工作思路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将以此次审议为重要契机,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下步,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守底线,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切实做到政策对接不留空白。落实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县级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发现认定、帮扶措施等方面,严格规范程序,及时发现、快速预警、精准帮扶,确保监测无遗漏、帮扶全到位,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持续强化产业扶贫项目运营管理,对495个产业扶贫项目,强化资产监管,确保项目长期稳定收益,对尚未发展成小微企业的扶贫车间,强化帮扶引导,落实优惠政策,力争更多的车间转化为“致富车间”。
(二)夯基础,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坚决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要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已建成项目区改造提升,基本具备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条件,确保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达到97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5亿斤以上,力争3年内粮食总产突破28亿斤大关,20xx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规范指导,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家,规上农业企业总营收达到200亿元以上;持续加大土地流转、托管力度,不断深化与粮好农业、金丰公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接合作,充分发挥为农服务中心作用,年内培育随官屯、唐庙等区域性服务中心、站点27家,实现农业托管服务面积100万亩以上,切实提升农业现代化化水平。
(三)育人才,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引”上做文章。依托各地返乡创业服务站、商会(协会),深入开展“归雁兴乡”返乡创业行动,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每年培育有影响、口碑好的反哺家乡人才100名以上,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在“育”上求突破。依托农业农村高端专家智库、省农科院“三个突破”工作队等资源,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训,每年培育技艺水平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乡土人才100名以上。在“用”上见实效。注重内部队伍建设,努力学习乡村振兴特别是农业农村知识,采取名师授课、内部培训、自我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的能力和本领。
(四)树新风,持续涤荡乡风文明。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创建“雁领队”队伍品牌,把更多党员干部、乡贤、返乡大学生、义务红娘、文艺工作者等纳入其中,灵活运用“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创建“郓城大地党旗红”宣讲品牌。推广诸如张营街道“欢‘营’你来讲”、武安镇“红‘动’武安”、程屯镇“‘程’心向党”等衍生宣传品牌,加大宣讲力度。创建“德来好郓”主题品牌,积极开展晒家风家训、选孝贤之星、评最美家庭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把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郓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用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留住“乡愁”,年内每乡镇新建1处集村史、档案、荣誉、历史文物、民风民俗等于一体的村史馆,“记住乡愁”“留住乡情”。守望“乡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道德讲堂、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年内每个村至少开展1次符合本村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宣讲。用红色文化激发农民群众奋斗热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用鲜活的例子讲政策、说变化,讲奋斗、晒成就,用红色精神鼓舞人心、助推发展。
(五)美家园,打造农民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明确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在水电气暖、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增加必要投入,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按照《郓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和责任分工,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九项考核内容,对题作文、常态化整治,力争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个以上、市级示范片区2个以上。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深厚的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民俗文化等优势,按照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美村、造景、串线”工作思路,加快推进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办好“中国(郓城)好汉节”、“黄河人家乡村旅游节”等精品节庆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农产富县”为引领,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实现乡村振兴努力奋斗。
乡村振兴汇报 篇27
自开展“双振兴”(工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以来,广西全州县绍水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扎实有序推进创建工作。
绍水镇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机关,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培养学习型领导干部,打造讲政治、爱学习、敢开拓、肯奉献、重团结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镇村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每月针对有一定共性的政策业务知识,邀请专家到镇专题授课,并组织统考,全面普及业务知识,提升政策水平。自创建“双振兴”示范性乡镇工作方案实施以来,开展业务进修班6次。
今年3月初,绍水镇制定了“双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责任清单。于3月14日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
为了引导党员干部重作风、提能力、办实事,绍水镇推行村“两委”绩效考评制度,加大驻村干部队伍绩效考评,建全政府干部绩效考评制度,提升工作效能。
绍水镇党委政府围绕“打造乡村振兴和工业振兴的‘双振兴’示范乡镇”主题开展大调研、大讨论和大落实活动。自创建“双振兴”示范性乡镇工作方案实施以来,开展大调研1次,形成调研报告19篇。
按照工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的总要求,绍水镇利用好全镇工业和农村的资源禀赋,突出对“红、古、绿、工、智”等五能的开发利用。一是打造了以“重温红军路”为主题的位于绍水镇塘口村委红色旅游景点湘江战役旧址的乐耕公祠,曾是红一军团指挥部。二是打造了古村落梅塘古村。
以村级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绍水镇将所有村级党组织按“五星级”标准建设升级,努力创建全区农村基层党建示范乡镇。筹措资金600多万元,推动10个行政村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全面提档升级,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撑起了“大党建”格局。配套建设红色议事厅、党建书屋、文体活动中心等特色功能室,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主题党日”、进行实用技能培训、组织广场舞、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实现了村级阵地由“封闭”向“开放”的大转变。推行“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各种便民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代办式、上门式、订单式等“保姆式”服务,为群众咨询、求助以及办事打通“最后一公里”。20xx年,全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累计为群众办理各项服务5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9.2%。
为了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绍水镇全面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开展“你说我办”座谈会,邀请了绍水镇企业家代表等20余人参加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家们的意见,就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开设了“你说我办”服务窗口,开发“你说我办”微信小程序,打造线下线上协同服务新格局,切实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为民办实事,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
为了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城乡发生着的变化,享受“双振兴”示范性乡镇创建成果,绍水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环境优化和集镇整治工作。建立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的长效机制,针对交通沿线环境和集镇市场秩序持续组织开展4次集中整治行动,针对集镇范围内所有无人管理、车身破旧、长期占用固定车位或停在路面长期无人使用维护的车辆进行排查整治。
乡村振兴汇报 篇28
20xx年,我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xx镇凝心聚力抓产业,迈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步伐。
(一)利用三个闲置。利用老旧的学校、村部等闲置资产,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租用闲置的农房集中发展云芝、羊肚菌、食用菌等现代农业,增加村民收入;引导一批妇女和中老年闲置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投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热潮。
(二)坚持三个培育。培育加工产业。有效引进电子、鞋业、饮用水生产等产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培育高效农业。鼓励发展羊肚菌、云芝、魔芋、稻鱼轮作等高效农业产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培育种养大户。构建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把握三个重点。实现产业转移承接。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做好产业承接,引导制鞋、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我镇转移,努力发展镇域内工业企业。实现资本转行衔接。通过乡村振兴的带动,引导房地产、工业资本等投资到农业产业,给乡村振兴带来活力和希望。实现产业链延伸对接。对接经开区美妆谷和现代农业园,积极承接其原材料的种植和加工,发展黄桃、迷迭香、魔芋等种植业,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四)引领三支力量。“党建+能人”治乡。吸收本地能人进入党组织队伍和“支村”两委队伍,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带领群众致富。“乡友+资源”回乡。发挥在外乡友的资金、资产和人脉优势,引导回乡创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资本+项目”下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将是经济发展的大舞台,引导转型企业在镇域内扎根,运营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资本,服务广大农村。
二、各点的推进情况
20xx年我镇申报6个美丽宜居村庄点位,以现有的屋场分布、地形地貌、特色文化为基础,以xx市美丽宜居村庄创建45条验收指标为指导,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户主会进行动员宣传、研究讨论,确定点位实施范围,铺排建设项目内容,制定实施计划,邀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屋场规划设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筹资筹劳,并将住户房屋分布图、规划设计图、户主明细表、创建项目铺排表、住户筹资筹劳计划明细表、创建项目实施计划表公示在屋场的核心位置,接受群众的监督。
为推动创建点位的施工进度,我镇建立联村、联点、驻点工作机制。联村领导统筹协调所联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全面工作。联村干部联点,督促创建申报、实施进度等。驻村干部及一名村干部驻点,负责每个美丽宜居村庄的具体实施和建设,帮助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和筹资筹劳等具体事宜。现将我镇6个美丽宜居村庄推动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xx村石坝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镇xx村二组,共52户,181人。计划投入220万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125500元,完成水沟护砌、清淤、安装护栏;山塘护砌、清淤、护栏安装;公路拓宽;苗木栽培、修剪;节能路灯安装、维护;广场提质改造、安装健身器材;垃圾分类场建设;石友元、胡泽良危房拆除;墙面美化;水稻、油茶、魔芋种植;各类文化宣传栏安装;群众议事厅建设。
(二)xx村安家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村九组,共54户,254人,计划投入26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395280元,已完成山塘护砌、清淤、安装护栏;水渠护砌、清淤;公路拓宽;苗木已栽培,修剪;安装节能路灯;广场提质改造、安装健身器材、群众议事厅、娱乐活动中心建设;杆线移除;公共设施整治已完成;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胡普如危房拆除;墙面美化;水稻种植;各类文化宣传栏安装。
(三)xx社区景德观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社区二十组、二十一组;共126户,541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20000余元,已完成黄桃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完成绿化、亮化、健身广场建设;拆除破旧烤烟房,正在进行标准化停车坪建设。
(四)xx村湖竹塘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村湖竹组、毛咀组,共66户,328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动员群众筹集资金50000余元,已完成鱼塘护砌、部分公路护砌,广场清基整平,完成约1公里道路黑化及两旁绿化、亮化,推进小微水体建设。
(五)xx村排门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村十三组,共57户,273人,计划投入180万余元,已完成楚之源农副产品加工厂、隆隆食用菌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已完成部分绿化、亮化、生态停车坪、仿古城墙等建设。
(六)xx村朝阳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xx村四、五组,共72户,338人,计划投入280万余元,已完成“稻鱼共生”等产业项目建设,启动了文化广场建设,河道护砌和两旁景观道、步道建设已完成征地。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发展受限。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产业带动。农业主导产业和完整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缺乏,产业结构分散单一,没能形成规模化,“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不明显。缺乏龙头项目,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容易导致动力不足。
(二)基础设施落后。历史遗留债务繁重,财政增收乏力,各村(社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困难,导致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进度迟缓。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发展优势产业。与湖南农大合作,建设云芝大棚20亩,种植40万个菌包,预计产量8万斤,预计实现盈利80万元左右。建设羊肚菌标准大棚200亩,预计实现盈利400万元,通过培养本地人才、市场引导和企业带动,逐步实现稳妥推广。发展羊肚菌200亩,逐步做大优势产业,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从而带动和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快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外出观摩、召开户主会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成为美丽屋场的“缔造者”。群策群力、筹资筹劳,积极参与“院美”“室美”“人美”“厨厕美”“村庄美”的美丽屋场打造,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着力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育。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领军人才培育,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
(四)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文化。xx镇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散葬烈士73处,市级红色资源点12处,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文化,建设红色文化纪念馆和文化广场,让广大党员、群众在潜移默化的革命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成自身的优良品质。
乡村振兴汇报 篇29
江西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集团“数智乡村振兴计划”,以“一体两翼”(一体:“乡村振兴战略”;两翼:“乡村振兴帮扶”和“数智乡村振兴”)为推手,建立数智乡村振兴联动推进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江西移动数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该机制建立健全了沟通联动、项目推进、调研督导、考核评价、宣传推广五大联动机制。公司推出联动机制后,一是积极开展联动调研。组成联合小组赴定点帮扶村就数字乡村建设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二是在调研基础上,召开联动会议推进数智乡村示范点建设。20xx年3月,公司召开了第一次数智乡村振兴联动推进工作会议,省公司相关领导出席了联动会议,乡村振兴办公室牵头就数智乡村示范点建设联动调研情况进行了汇报,提出了三大类16项联动改进落实建议。
最后,公司领导就示范点联动推进进行了任务分工,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积极落实各项改进工作,高质量推进示范点建设。会后,形成了会议纪要,明确了任务清单和工作分工,以协同办公的形式下发各相关部门予以落实。目前,江西公司正在积极制定考核办法,确保联动机制推进数智乡村振兴工作产生实效。
乡村振兴汇报 篇30
10月14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田春华到书院镇调研“家站点”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人事代表工委、农业与农村工委和书院镇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田春华一行来到书院镇路南村村委会,现场调研路南村人大代表联系点建设情况。田春华认真察看联系点场地、设施布置情况,仔细询问联系点活动开展和相关制度建设情况。近年来,书院镇人大坚持“建、管、用”原则,不断深化“家站点”规范化建设,形成了“1+1+20”的“家站点”平台网络,有效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有力推动镇人大工作深入开展。
随后,田春华一行前往书院镇外灶村调研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情况。当前,外灶村正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品质提升、彰显风貌特色,深度挖掘“科创田园、花香外灶”的乡村文化内涵,做优生态提升农村“颜值”、培育乡风提升人文内涵、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田春华认真听取外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介绍,参观外灶村产业引进、生态治理、项目建设等情况,听取书院镇相关负责同志工作汇报,并与大家座谈交流。
田春华充分肯定书院镇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书院镇“家站点”平台建设有成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有特色。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用足用好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资源,不断提高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提升代表履职成效。要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做优做实全镇“家站点”平台,对标对表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建设、打造特色,促进书院镇“家站点”平台提质增效。要抓住有利机遇,进一步提升乡村形象、健全功能,统筹考虑乡村经济发展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用好各类资源禀赋,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不断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让书院乡村产业更强、生态更美、农民更富。
乡村振兴汇报 篇31
今天,有幸与下高池村的党员坐在一起,共同庆祝“七一”建党日,恭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谈几点看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观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多村振兴战路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强”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全作用,推动改革措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二是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恶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帯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三是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四是要以人才为支,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帯头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五是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多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社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总之,就是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推动乡村走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