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5篇正文

《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5篇》

时间:

  复旦大学是很多高三学子心仪梦想的大学,加油吧,朋友们,努力之后,复旦离你不会太远。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1:差生考入复旦大学

  我知道有很多人由于成绩差.都想放弃高考.很多人由于成绩差,于是自暴自弃. 在这里我来说说我去年的高考经历.

  我高中是在市重点中学.当时以为进了重点中学就有了保障..于是我开始上网,看小说.基本上每节课都拿着个电子词典躲在后面看小说.放学了,先去网吧玩一个小时再回家.高二分班了.我是学理科的.当时学校一共16个理科班.还有8个文科班. 头两个班是科技班.号称清华班.虽然是这么说.每年考起清华的也就那么3~5个人..毕竟我这里不是什么大城市.

  当初我被分进了最后5个班中.也就是全年级最差的几个班.但我并没有意识到什么.继续看小说,上网.一直持续到了高三.我那时的成绩是200多分.从来没超过300.

  一直到了离高考还有260多天时.那时老师也不对我们抱任何希望.只是每天跟我们说,你们加油吧,考个三本就行了.你们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要实事求是.

  那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香港.于是我就跟我的同学说我想去香港上大学.当时什么情况你们应该想得到.一个200多分的人想去香港..所有人都笑我,说你这个样子,能进大学就不错了,还香港. 我也在网上查了一下香港.的确很难.而且学费要40万左右.我就跟我父母说我想去香港,香港的学费好象要40万.我家也不是很有钱.当时我妈妈听了我说想去香港,非常高兴,她认为我终于想学习了.于是对我说,只要你考起香港,我就算把房子卖了也要让你去读.当时我听了十分感动,想起以前那么不爱学习,实在太对不起父母了. 我把自己关在房里痛哭了一场.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创造一个奇迹..

  我找了一个星期天,去书店买了大量的资料.开始认真学习了..

  那时离高考还有230天.我开始每天只睡7个小时.晚上12点到6点.中午在睡一小时.我在手机上设了闹钟,每天不停的提示自己要考香港.我把手机的背景也换成了香港.

  我就这样不停的学习,同时也忍受同学们的嘲笑.他们笑我装正经,天天拿本书不知再看什么.他们的话我选择一概不理.

  一个月后,考了一次月考.我依然200多分,没有任何起色.同学们更加嘲笑我了.我依然不理.两个月后,有一次月考,我考了280多.同学们继续嘲笑我,但我知道我已经有了进步,因为我以前一直是240左右.由于我落后的太多,所以开始进步实在慢了点..

  直到第三个月.我终于突破了300分.同学们继续嘲笑我,说,不错啊,从哪抄来的啊.考了300分啊.我继续不理.. 那时真的非常苦.几乎除了吃饭睡觉,我都呆在教室里.(我是住宿的)

  第四个月,离高考还有100天左右.这次月考我考了400多,由于我这个班是最差的,所以400分排在了前5名.这时,同学们不再嘲笑我了,都惊讶我的进步.差班就是差班,全班似乎除了我没一个人进步了.200多天前第一是400多分,现在,第一名还是400多..

  老师找到我说,你进步很快,加点油,争取考个二本..这话我听都懒得听,在老师看来,差班的人似乎只配上二本.. 虽然我进了班上前5,但我知道我不能骄傲,这是差班,在这个班上即使第一也丝毫不能证明什么..

  离高考还有100多天,我开始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由以前的7小时变成6小时..我是十分不赞同熬夜的.每天必须保证最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

  最后30天.学校组织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考了590分..

  全班都惊呆了.老师也大为吃惊.也许她从没见过差班的学生能上500的吧.但我知道我不能放松,我的目标是香港.590什么都不能证明..

  最后一个月,我选择了在家自习..这样可以省下去食堂走路用的时间,还可以省下洗衣服的时间,我有了更多学习的时间..

  高考结束了.我最后成绩641.当我知道成绩时,我在笑,我在狂笑.我就这么躺在地上笑了一整天......我证明了我自己.我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差生一样可以出好成绩.

  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2:

  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4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歉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别如此明显。

  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3:《花开不败:一个复旦女生的高三生活》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写下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得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在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得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含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上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得残不忍睹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着,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

  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

  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次,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得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形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子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得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地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

  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子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窸窸窣窣(xisu)的粉笔屑。

  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高三的体育课是学校规定的惟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则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用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

  老师上课时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沓一沓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们相互交替着批。分数等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个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旧山河”,在残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算时间做卷子、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的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皲(ju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的双手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又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高晓松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1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做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的高三生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志愿的首要原则。

  复旦大学是很多高三学子心仪梦想的大学,加油吧,朋友们,努力之后,复旦离你不会太远。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1:差生考入复旦大学

  我知道有很多人由于成绩差.都想放弃高考.很多人由于成绩差,于是自暴自弃. 在这里我来说说我去年的高考经历.

  我高中是在市重点中学.当时以为进了重点中学就有了保障..于是我开始上网,看小说.基本上每节课都拿着个电子词典躲在后面看小说.放学了,先去网吧玩一个小时再回家.高二分班了.我是学理科的.当时学校一共16个理科班.还有8个文科班. 头两个班是科技班.号称清华班.虽然是这么说.每年考起清华的也就那么3~5个人..毕竟我这里不是什么大城市.

  当初我被分进了最后5个班中.也就是全年级最差的几个班.但我并没有意识到什么.继续看小说,上网.一直持续到了高三.我那时的成绩是200多分.从来没超过300.

  一直到了离高考还有260多天时.那时老师也不对我们抱任何希望.只是每天跟我们说,你们加油吧,考个三本就行了.你们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要实事求是.

  那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香港.于是我就跟我的同学说我想去香港上大学.当时什么情况你们应该想得到.一个200多分的人想去香港..所有人都笑我,说你这个样子,能进大学就不错了,还香港. 我也在网上查了一下香港.的确很难.而且学费要40万左右.我就跟我父母说我想去香港,香港的学费好象要40万.我家也不是很有钱.当时我妈妈听了我说想去香港,非常高兴,她认为我终于想学习了.于是对我说,只要你考起香港,我就算把房子卖了也要让你去读.当时我听了十分感动,想起以前那么不爱学习,实在太对不起父母了. 我把自己关在房里痛哭了一场.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创造一个奇迹..

  我找了一个星期天,去书店买了大量的资料.开始认真学习了..

  那时离高考还有230天.我开始每天只睡7个小时.晚上12点到6点.中午在睡一小时.我在手机上设了闹钟,每天不停的提示自己要考香港.我把手机的背景也换成了香港.

  我就这样不停的学习,同时也忍受同学们的嘲笑.他们笑我装正经,天天拿本书不知再看什么.他们的话我选择一概不理.

  一个月后,考了一次月考.我依然200多分,没有任何起色.同学们更加嘲笑我了.我依然不理.两个月后,有一次月考,我考了280多.同学们继续嘲笑我,但我知道我已经有了进步,因为我以前一直是240左右.由于我落后的太多,所以开始进步实在慢了点..

  直到第三个月.我终于突破了300分.同学们继续嘲笑我,说,不错啊,从哪抄来的啊.考了300分啊.我继续不理.. 那时真的非常苦.几乎除了吃饭睡觉,我都呆在教室里.(我是住宿的)

  第四个月,离高考还有100天左右.这次月考我考了400多,由于我这个班是最差的,所以400分排在了前5名.这时,同学们不再嘲笑我了,都惊讶我的进步.差班就是差班,全班似乎除了我没一个人进步了.200多天前第一是400多分,现在,第一名还是400多..

  老师找到我说,你进步很快,加点油,争取考个二本..这话我听都懒得听,在老师看来,差班的人似乎只配上二本.. 虽然我进了班上前5,但我知道我不能骄傲,这是差班,在这个班上即使第一也丝毫不能证明什么..

  离高考还有100多天,我开始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由以前的7小时变成6小时..我是十分不赞同熬夜的.每天必须保证最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

  最后30天.学校组织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考了590分..

  全班都惊呆了.老师也大为吃惊.也许她从没见过差班的学生能上500的吧.但我知道我不能放松,我的目标是香港.590什么都不能证明..

  最后一个月,我选择了在家自习..这样可以省下去食堂走路用的时间,还可以省下洗衣服的时间,我有了更多学习的时间..

  高考结束了.我最后成绩641.当我知道成绩时,我在笑,我在狂笑.我就这么躺在地上笑了一整天......我证明了我自己.我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差生一样可以出好成绩.

  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2:

  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4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歉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别如此明显。

  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3:《花开不败:一个复旦女生的高三生活》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写下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得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在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得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含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上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得残不忍睹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着,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

  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

  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次,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得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形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子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得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地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

  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子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窸窸窣窣(xisu)的粉笔屑。

  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高三的体育课是学校规定的惟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则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用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

  老师上课时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沓一沓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们相互交替着批。分数等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个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旧山河”,在残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算时间做卷子、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的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皲(ju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的双手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又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高晓松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1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做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的高三生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志愿的首要原则。

  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4:差生考上复旦大学

  我知道有很多人由于成绩差。都想放弃高考。很多人由于成绩差,于是自暴自弃。 在这里我来说说我去年的高考经历。

  我高中是在市重点中学。当时以为进了重点中学就有了保障。于是我开始上网,看小说。基本上每节课都拿着个电子词典躲在后面看小说。放学了,先去网吧玩一个小时再回家。高二分班了。我是学理科的。当时学校一共16个理科班。还有8个文科班。 头两个班是科技班。号称清华班。虽然是这么说。每年考起清华的也就那么3~5个人。毕竟我这里不是什么大城市。

  当初我被分进了最后5个班中。也就是全年级最差的几个班。但我并没有意识到什么。继续看小说,上网。一直持续到了高三。我那时的成绩是200多分。从来没超过300。

  一直到了离高考还有260多天时。那时老师也不对我们抱任何希望。只是每天跟我们说,你们加油吧,考个三本就行了。你们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要实事求是。 那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香港。于是我就跟我的同学说我想去香港上大学。当时什么情况你们应该想得到。一个200多分的人想去香港。所有人都笑我,说你这个样子,能进大学就不错了,还香港。 我也在网上查了一下香港。的确很难。而且学费要40万左右。我就跟我父母说我想去香港,香港的学费好象要40万。我家也不是很有钱。当时我妈妈听了我说想去香港,非常高兴,她认为我终于想学习了。于是对我说,只要你考起香港,我就算把房子卖了也要让你去读。当时我听了十分感动,想起以前那么不爱学习,实在太对不起父母了。 我把自己关在房里痛哭了一场。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创造一个奇迹。

  我找了一个星期天,去书店买了大量的资料。开始认真学习了。

  那时离高考还有230天。我开始每天只睡7个小时。晚上12点到6点。中午在睡一小时。我在手机上设了闹钟,每天不停的提示自己要考香港。我把手机的背景也换成了香港。

  我就这样不停的学习,同时也忍受同学们的嘲笑。他们笑我装正经,天天拿本书不知再看什么。他们的话我选择一概不理。

  一个月后,考了一次月考。我依然200多分,没有任何起色。同学们更加嘲笑我了。我依然不理。两个月后,有一次月考,我考了280多。同学们继续嘲笑我,但我知道我已经有了进步,因为我以前一直是240左右。由于我落后的太多,所以开始进步实在慢了点。

  直到第三个月。我终于突破了300分。同学们继续嘲笑我,说,不错啊,从哪抄来的啊。考了300分啊。我继续不理。 那时真的非常苦。几乎除了吃饭睡觉,我都呆在教室里。(我是住宿的) 第四个月,离高考还有100天左右。这次月考我考了400多,由于我这个班是最差的,所以400分排在了前5名。这时,同学们不再嘲笑我了,都惊讶我的进步。差班就是差班,全班似乎除了我没一个人进步了。200多天前第一是400多分,现在,第一名还是400多。

  老师找到我说,你进步很快,加点油,争取考个二本。这话我听都懒得听,在老师看来,差班的人似乎只配上二本。 虽然我进了班上前5,但我知道我不能骄傲,这是差班,在这个班上即使第一也丝毫不能证明什么。

  离高考还有100多天,我开始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由以前的7小时变成6小时。我是十分不赞同熬夜的。每天必须保证最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

  最后30天。学校组织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考了590分。

  全班都惊呆了。老师也大为吃惊。也许她从没见过差班的学生能上500的吧。但我知道我不能放松,我的目标是香港。590什么都不能证明。

  最后一个月,我选择了在家自习。这样可以省下去食堂走路用的时间,还可以省下洗衣服的时间,我有了更多学习的时间。

  高考结束了。我最后成绩641。当我知道成绩时,我在笑,我在狂笑。我就这么躺在地上笑了一整天……我证明了我自己。我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差生一样可以出好成绩。

  关于考复旦励志文章5:谁都可以耀眼地升起

  他出身寒微,窘迫的家境只勉强支持他读了几年的书,14岁那年,他便跟着父亲赶着骡队,常年跋涉于崇山峻岭间,特别辛苦地为别人运送各种货物,仅仅为了养家糊口。

  漫长而孤寂的送货途中,他经常不由自主地仰望苍穹,那辽远无际的蔚蓝如此深邃迷人,那明亮世界的阳光、那悠悠飘移的白云、那变幻莫测的晚霞,都是他的双眼在白日里追随的醉人的风景;而那遥迢的银河、那轻柔如水的月光,那闪烁的繁星,则会在宁静的夜晚牵他走进神奇想象天地。因为那些深情的仰望,异常单调、辛苦的送货之行,竟多了许多情趣。

  20世纪初的某一天,他疲惫不堪地将一批货物送到了洛杉矶附近的威尔逊山顶上,当他得知原以为不过是一些废铜烂铁的东西,组装起来的居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他不禁惊奇地问了一句:“它能够看到天堂吗?”工作人员笑着点点头,觉得他的问询充满了孩子般的稚气。

  他竟由此不再做生意已有起色的皮货商了,执拗地留在威尔逊天文台,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擦地板、扫院子、看门的杂工,虽说报酬低廉,日子十分清苦,但他很知足,因为他可以忙里偷闲时跑到那台特别的望远镜前,遥望一下肉眼看不到的更辽远、更神奇、更美妙的“心中的天堂”。

  那天夜晚,值班的观测员突然生病,已对那台望远镜操作很熟悉的他被临时叫来顶替一会儿,而他出色的表现让在场的一位著名专家大加赞赏。不久,他就成了那位专家的助手,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他继续兴致勃勃地探寻“天堂”的秘密。

  当著名的天文学家哈勃来到威尔逊天文台后,计划对宇宙深处进行研究,哈勃没有挑选那些出身名校的“高材生”,而是毅然地选择做事最认真的他做自己的助手。长年累月地追踪观测遥远的星云昏暗模糊,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需要忍受难以想象的辛苦,而他竟饶有兴趣地做着这份单调难捱的工作,像一名科学家那样敬业。七年后,他协助哈勃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哈勃定律。

  再后来,他继续观测星云,继续探寻苍穹的奥妙,他与其他科学家一道借助新技术和新设备,对哈勃定律进行了改进。因在天文学方面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不凡的业绩,他已跻身于著名天文学家的行列,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名普通的赶骡队的皮货商。

  他的名字叫赫马森,一个喜欢遥望星空的皮货商,因为兴趣和执著而看到了宇宙的深邃、壮观,拥有了辉煌无比的人生。“谁都可以升起,成为一颗耀眼的星辰,只要愿意并去努力。”一位传记作家如此感喟赫马森的生命历程。

相关文章:

1.考复旦的励志故事

2.最感人的高考励志文章精选10篇

3.高考励志差生考上复旦

4.高考励志文章三篇

5.关于经典励志的高考文章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