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范文精选15篇正文

《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范文精选15篇》

时间: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

小学生环保论文 篇1

关键词:生态学;大学校园;环境;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1-99 -02

大学校园环境是由师生员工、校园自然生态系统、校园文化等因子构成的集合体,契合生态学关于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生态因子构成的整体的概念。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以生态学视角开展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是现代化大学建设不容回避的课题。

一、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学意义

以生态环境理论为依据,构建生态良好、宜教宜学宜研的大学校园环境,对推进环境育人和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生态学意义。

(一)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促进校园人际和谐

生态环境理论认为,人是环境的核心因子,是环境建设的能动因素,只要尊重人、关心人,发挥人在环境建设中能动作用,就能形成美好环境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以体现制度管理的理性管理方式理顺干群、师生、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以体现人文关怀的非理性管理方式营造师生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氛围。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校园人际关系原则,引领师生教学相长。从而使大学校园环境成为人际和谐的生态系统。

(二)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加强大学环保教育

大学环保教育是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大学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其成为师生员工的基本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加强大学环保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员工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环境,是师生员工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师生员工进行环保教育的最佳场所,只要学校将节能、绿色、循环再利用等环保理念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必定会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响应和践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建章立制、建立设施等,为师生员工环保行为提供便利,从而促使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优化校园人文生态环境

大学校园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等因子组成,自然生态环境是大学校园环境的硬件,具有基础性作用。人文生态环境是大学校园环境的软件,具有精神熏陶和文化教化作用。大学的主要功能是育人。“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是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题中之意。因此,大W校园环境建设中要注重对校园人文生态环境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炼和彰显。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大学生存意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校园人文生态环境的核心。

(四)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的美誉度

大学美誉度就是大学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近年来,我国大学发展受外部条件影响越来越大,如大学间的人才竞争、生源竞争、教育资源竞争等都受到大学美誉度的影响。因此,将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纳入到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将清洁、绿色贯彻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中,使大学校园环境具备“天人合一”特质和“原生态”品味,具备静心治学和专心执教的条件。从而树立大学校园环境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学属性

生态学本来是研究生物物种、群落、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但随着学科的融合和发展,生态学理论也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社会环境研究。就大学校园环境而言,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其内部构成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同样具有生态学属性。

(一)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系统属性

生态系统论认为,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一整体内,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大学校园环境是由校园自然环境、师生员工、校园文化环境等多种因子构成的统一整体,就大学的育人功能而言,大学校园环境各构成因子具有育人功能的一致性,并因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发挥着各自独特的育人作用,从而共同维持大学校园环境的和谐统一。由此看,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系统属性。

(二)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物多样性属性

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它包括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多样性。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内部构成因子同样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从多样性角度看,大学内部有农学、医学、经济学、法学等不同学科和专业;有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后勤职工等不同工作人群;有生活区、教学区等不同职能区域;有自然、人文等不同小环境。这些不同学科、专业、工作人群、职能区域和小环境体现了大学校园环境构成因子的多样性。从差异性角度看,大学校园环境各构成因子的意涵、职能区划以及工作人群中个人的能力水平等都存在差异,从而体现了大学校园环境构成因子的差异性。

(三)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群落竞争属性

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是从生物群落竞争开始的,在生物群落竞争中,适应环境的生物,就能得到生存与发展,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就会被环境所淘汰,从环境中消亡。这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和客观规律。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同样具有群落竞争属性。从社会环境看,大学之间存在着优质师资、优质生源及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竞争。从大学内部环境看,各学科之间、职工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学科竞争表现为学校对优势特色学科的扶持和政策倾斜。职工竞争表现为竞聘上岗。当前,国内大学在用工上普遍采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聘制,这也顺应了“优胜劣汰”的生物群落竞争规律。

(四)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生态平衡属性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各构成因子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使整个系统处于最优化的协调状态。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生态系统,其内部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师生员工、学科专业等不同因子,虽然位置不同、职责各异,但由于培养人才的目标一致,使得彼此之间都具有关联性,并不停地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大学校园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协调发展就是大学校园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不等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被动平衡,而是按照生态平衡规律,充分发挥人在改造环境中的能动作用,促进大学校园环境良性发展的主动平衡。

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学路径选择

所谓生态学路径,就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来开展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大学校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环境问题。选择生态学路径对大学校园环境进行建设,对社会环境治理具有示范和辐射效应。

(一)以物质循环理论为依据建设生态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

物质循环理论认为,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都具有完整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结构,可以自我完成从生产到消费再到分解直至再生产为特征的物质循环功能,使整个生物圈处于一种良性发展状态。将物质循环理论应用于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良好的环境建设效益,从而形成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生态大学校园”建设体系。物质循环、再利用是当前国际社会通行的新型发展模式。建设生态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应该是面向物质循环、再利用的。

(二)以生态平衡理论为依据建设统一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

生态平衡理论认为,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就要有效协调各构成因子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行系统整合,使生态系统形成持续的生命力。由此不难看出,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就是协调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也是追求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过程。因此,建设统一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要注重协调和解决校园内各种矛盾。当前,大学校园环境面临的矛盾中既有人与环境矛盾,也有人与人之间矛盾,既有机制造成的矛盾,也有技术性矛盾。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不能回避这些矛盾,要以理性的管理制度建设为载体,以非理性的人文关怀为方式,协调、化解各种矛盾,使大学校园环境成为统一和谐、充满朝气的生态系统。

(三)以生态安全理论为依据建设平安的大学校园环境

生态安全理论认为,资源耗尽、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对任何生态系统的发展都是灾难。也就是说,任何发展都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以牺牲生态安全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建设平安大学校园环境的核心是保持校园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为此,学校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第一,要建立保护人才资源、保护校园生态环境的顶层设计及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第二,要抓好防止资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严格节能降耗、加强校园环境的自净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植绿和披绿建设等生态安全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落地生根。第三,要抓好生态安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营造校园生态安全氛围、提高师生员工维护校园生态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四)以G色环保理念为依据建设绿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生态学视角的“绿色”,象征着生命和生态文明。对环境而言,“绿色”是保持生态平衡,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建设绿色大学校园环境,要以实现大学教育功能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导,在并将其纳入到日常管理中,通过制定环境管理制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营造环保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员工环保素养等方式,促进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推进校园环保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大学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等都具有切实要求,把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贯彻落实到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并非易事,它涉及到大学建设的方方面面。只要学校强化理念引导,注重建立顶层设计、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推广节能、降耗、减排等新技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就一定能建成生态良好、统一和谐、平安、绿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07).

[2]余浩平。生态概念的存在论诠释[J].江海学刊,2005,(06).

[3]张远增。绿色大学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3,(05).

[4]韩英英。浅议绿色校园环境的建设与评价[J].环境教育:绿色学校,2002,(03).

[5]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04).

[6]王成平。谈和谐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6).

[7]孙孔懿。学校特色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校园环保论文 篇2

关键词:“环保教育”;探究性学习;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7-02

目前从小学到中学这一阶段的教育中仍没有环保教育这门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基础课《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材中也只是提到了保护环境,对于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效果不理想。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我设计了这一专题的活动。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调查统计,了解本校——民勤——甘肃——中国——世界的环保情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掌握一般调查方法,并学会小论文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调查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环保标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

二、活动指导

1.讲授3课时:小论文的写作方法1课时,小报的构思1课时,调查报告的写作、调查的注意事项等1课时。

2.提供查找资料的途径。到环保部门了解我县的环保情况,查阅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网上搜集信息,还可参考有关的报纸、杂志、电视等。

3.教师经常深入各班解决学生的疑问。不仅师生之间要多交流沟通,也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教师们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但不是一味地替学生们去做,可根据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建议和指导;密切关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知、思维走向以及情感动态。

三、活动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2~5人一组,也可以个人的形式进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全体参与,每人选2~3个课题来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为了获得有关的环保知识,学生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课外资料,进行自学,从而懂得有关环保知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收集有关的信息,或查询写小论文的资料,学会设计、布局小报的版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相互交流、讨论、提供信息源。

2.调查研究。刚开始要求学生进行一些较简单的调查活动,如调查教室内、宿舍内、盥洗间、食堂内、校园内环境的情况,并记录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调查自己所在乡(街道)、整个县城的环境情况,并记录数据。

3.汇总整理。每个学生将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写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并设计环保标语,后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力求达到小组内每个学生的调查报告真实、建议有价值,论文有理有据,标语有创意、新颖、易理解、易记忆、有创新。

4.讨论交流。各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上台朗读调查报告、小论文,实物投影自己的小报等作品,并讨论如何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做好环保?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小组长汇总环保建议,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5.写倡议书。班长汇集各组环保建议,汇合成班级的环保共同目标,并向全校师生写一份“拣起身边的每一片垃圾”的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来共同爱惜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我们的校园,使校园的水更清、天更蓝。

四、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重视评价考核这一环节,才能真正提高活动质量,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为了做好评价活动,我认真写好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指导方法、调查阶段小结,认真安排并记录好每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此次活动结束以后,有大部分学生感触颇深:“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很有新意,既能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选取自己喜欢的题材,又能鼓励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找寻相关信息和资料,这样学生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增加了历练,能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体验。”

五、活动体会

1.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尝试、喜欢动手实践是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探究性教学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实践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更深刻地记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符合中学生团体意识增强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在团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中学生的另一大心理特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讨论,密切配合,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体会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抓住了学生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生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非常强的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学通过设置情景问题,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表扬和鼓励,符合中学生渴望被尊重和认可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校园环保论文 篇3

【关键词】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

1.1 办学模式多元化、综合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量上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于是,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特色,找寻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1.2 长远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校园管理

大学是一个创造知识和追求真理的地方,校园管理要站在大学总体定位、构想和布局特性的基础上。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渐促成匹配学校人文精神的整体环境,保证校园整体的长期性、稳定性,形成具有丰富时间性的空间并保持长期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让校园规划和管理具有灵活性,能根据学校的变化进行微调,既可充分利用具有限定使用年限的设施,又可以预留足够的空地,以便将来随着校园发展的需求,局部性地对建筑物进行改建或者增建。与此同时,必须努力保持需求平衡并妥善运营还没有形成固定化利用形态的设施[1]。

1.3 开放的空间构架

大学是教授、专家、学者和学生等自由交流的场所,具有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大学之间的联合和大学内的学习互助比较频繁。在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中,既要有“整体”性的理念,体现严谨性和统一性,又要能透视“内部”的建筑物等,形成进出方便的空间构架。同时,要设置公共空地,即开放空间。这样的开放空间不但可以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促进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也可 我们所指的开放空间不仅仅是绿地、广场、运动场等一系列可以供人群活动的外部空间,也包括研究室、图书馆等建筑物内部的开放空间,甚至还可以链接到大学外部的开放网络。在这样的开放的空间环境下,不同立场、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跨越专业的界限,共同来营造一个聚集着不同类型的人群的空间。同时建筑物的标识也很重要,应根据已确定的学校品牌定位及宣传主题,进行品牌宣传的首层设计,即VI设计。简而言之,VI设计就是对外宣传主色调的确定,决定着品牌宣传的第一直观视觉效果,是学校品牌对外宣传的第一感官,必须高度符合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及自身办学特色,形成耳目一新、独具一格的宣传效果。

大学校园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2.1 大学校园新理念

2.1.1整体化

整体化即强调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提倡从整体校园范畴研究最适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规划模式。在理论层面,整体设计视大学建设为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具体到方法论。整体设计既强调各专业(规划、景观、建筑)的整合。也强调多学科(社会学。建筑学、生态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的文叉渗透与相互促进。从实践角度讲,整体化校园规划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对功能分区、文通流线、绿地景观等的规划均须依据设计的核心理念进行合理安排:注重对建筑群体的轮脚造型、外部空间形态。环境氛围的整体把握以营造丰宫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空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入手进行规划(图1,圈2,图3)。

.

2.1.2 生态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是当今建筑与规划设计发展的大方向。校园规划应以薄,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强调营造缘色校园还,注孟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的问题。以校园绿化环境的� 河流湖沼等原有生态环境采取以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功能分区建构校园的整体生态环境布局。另一方面。也要,视人工生态绿化的规划。使人工与自然环境触合渗透相得益彰。校园规划应该根据校方提出的建筑面积要求。规定合理容积率和绿化率。并严格贯彻执行。最�

2.1.3地域化

地域化强调综合当地地域及校园文化的特点。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空间与文化氛围。首先。规大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如何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且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非常必要。创新是现代大学提出的第四个功能,所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大学办学的根本宗旨,也顺应了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划应要充分考虑攀地内部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特征和城市背景。针对其特点进行结构布局。其次应注地域文化[3]。

2.1.4人文化

人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在校园规划中充分考虑并薄,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创造既能满足师生学习要求。又能激发文流创造的空间和场所。主要内容包括:强调环境育人。1视公共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创造及优化。建构多层次的交往场所:依

据尺度人性化、以人为本。步行优先等原则组织多个文往空间及校园教学中心区的公共空间。

2.1.5 场所化

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知识讨论的空间环境在校园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校园中创造这样的信息环境:老师与学生可以不期而遇,坐下来讨论学术问题,使创意在讨论与交流中迸发,课内课外学生均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校园交往的空间往往是多层次的。先是室外多层次的公共的绿化平台,再至室内外的小尺度过渡空间,最后到具有较强领域性的室内空间,形成了多层次互相渗透的交往空间。

校园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尊重自然环境,使校园建筑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心情愉快。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通常把校园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设计:一是规划校园中心区域设计,以水系原貌、自然山水景、人文景观为主,以小广场、活动中心、人行步道为辅,人们可以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群体组团设计,包括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空间。在保留已有建筑数目、水文景观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再次改造;三是在建筑物内部设计,应该适当地增加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绿化廊道、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绿化平台等。这样将三大部分成为有机整体,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2]。

2.2 大学校园规划的新方法

我国大学能发展到今天如此大的规模,是过去没有预计到的。传统的校园规划主要是依靠道路网形成的流动空间或绿化系统形成的平面空间结构。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依据有形的物质要素构建空间的骨架,形成发展的基础。这种依据物质要素对空间形态进行控制是传统校园的规划大同小异的重要原因,学校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一种具有校区自身的特色的规划模式。

校园物质空间的规划既要求我们保证艺术性和统一性,也必须保证其未来发展的适应性。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基于一种非物质的控制元素来形成校园空间网络结构,才能做到既真正控制校园的秩序,又保证未来建设的适应性。这种非物质元素是空间秩序形成的主要依据(见图1)。

图1 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

2.2.1 轴线要素

大学的空间轴线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建筑、绿化等围合而成的经过艺术构思形成的空间轴线,如西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等,其入口都有明显的轴线。二是由自然山水与现状地貌形成的空间轴线,可称为现状轴线,如厦门大学的海岸轴线。引入城市总体规划常采用的发展轴概念,将时间纳入空间发展规划之中。自然轴线、艺术轴线和发展轴线是对校园空间和不可预见的校园空间发展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达到了保证空间整体秩序、艺术性的目的,也具有适应未来的不可预见性的能力。

2.2.2 空间模数

空间的尺度是空间的重要属性。现有大学中有许多整体特征明显而和谐统一的例子,如华南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它们很明显的特征是城市肌理明确,整体风格统一,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明显的尺度模数,形成空间发展的基本网络骨架,对空间尺度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建立空间秩序。采用建筑学中的模数制,可以规定空间尺度的模数,以模数网格为空间发展提供一种秩序,又可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大学的建筑物大部分长度在60米左右。通过规定统一的建筑基地大小和建筑红线范围,就能使得校园大部分建筑物统一在一个模数网络中。这种模数网络控制的方法能有效地保证空间的秩序,并且对大学的规模扩张毫无限制,在网格的控制之下,未来大学校园的空间布局与建筑方案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

2.2.3 活动单元的连接方式

对于巨大的城市尺度而言,建筑单元是相对可以把握的。大学校园因为其基本功能的明确性,根据大学所需功能的组织方式,可以将大学的功能分解为一个个功能的组合单体,在空间上,形成一组组的建筑组合单元,对每个组合单元进行研究,控制其基本单元的形式或功能需求,就可间接对空间秩序进行协调。这些基本的结构类型如同生物的细胞。细胞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生命体,但是基本单元的组织需要规律,从而形成了正常完善的生命体。

不同的方案可以有不同的组织方法。许多大学以院系为单位组合而成。学生活动单元类型越多,其组合形成的整体空间形态变化的可能性越多,单元为基本单元,基本的空间单元越小,内部结构类型越简单,但基本的空间单元规模越大,单元类型越少,其组合形成的整体空间形态变化的可能性越少,但基本的空间单元内部的结构类型却越多,选择什么依据作为校园的基本单元,与大学的组织方式相关。

规划设计和控制的重点之一是基本的空间单元组合类型,其类型规定的越具体,类型可选择的种类越少,校园未来空间发展的秩序性越强。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是以知识为核心组织各项活动,选择以知识活动形成的知识元为基本空间类型,可以形成对大学校园发展空间结构的适应性控制模型。

3 结论

总之,现代大学校园规划的大趋势就是结合各类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将行为环境与形象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环境幽雅的充满书院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的规划还要充分考虑校园未来的多变性,保证未来空间的有序发展。本文总结了当今大学校园规划的新理念新方法,希望能给其他规划人员和相关专业学者带来一定的启发使他们深化对于校园场所内涵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大学建设中更好地塑造具有地域、文化、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品质。.

参考文献

[1] 吴志强,卢仲良。大学城空间形态的弹性控制方法。城市环境设计,2004.2

小学生环保论文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态伦理生态道德

一、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及文本解读方式的变化

语文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率先树立自己的生态意识。教师自身对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尤其是生态文学要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把研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而不是只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多读书,广泛涉猎国内外生态文学范畴的著作及最新研究性成果,大量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用一种全新的生态意识去观照中学语文教材,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去贯彻这种生态意识。

二、以教学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树立生态意识

1.开展以环保为题材的写作训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环保题材的作文及其他语言表达训练非常多,如“我与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生命之水”“拯救地球”等等,教师可

如学生写作的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水是生命之源,请大家节约用水。--------王瑜

主啊,让龙王感冒吧,打几下喷嚏吧。----刘诗豪

又如学写中央一台的广告语“我喜欢小草笑、我喜欢松鼠笑、我喜欢爷爷笑。”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有为保护环境写警示语,如,“我怕疼”、“我们是朋友”等保护草坪的警示语。“共建美好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色生态”等警示语。

我县地处猫儿山生态景区。猫儿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的王国和物种基因库,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素有“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之称。我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学生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指导学生围绕“保护猫儿山,呵护漓江源”这一主题进行了系列写作,参加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生态文明”“猫儿山GEF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学生均获得了奖项。其中,唐凌云的《绝唱》获特等奖,李星星的《天问》获一等奖。

2.开展以环保为话题的演讲、辩论活动

我校每年都举行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活动。今年的主题为:“爱家乡,争做文明小卫士”。通过演讲学生进一步受到教育,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也坚决表示爱护环境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演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班曾举行过以“环保”为主题的辩论赛

辩题一:西部开发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哪个更重要?

辩题二:三峡工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在辩论中既指出三峡工程利国利民的优势,又看到了大坝造成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100多万人大迁移,肥沃的河岸土地被淹没;珍稀濒危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威胁。在辩论中,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确立了生态意识。

3.举行生态文学类读书及摘抄交流汇报会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除了阅读课以外,我们鼓励学生课余广泛阅读。为了使阅读更有针对性,我们特意给学生规定了阅读几大类别,如经典阅读、时尚阅读、杂志阅读、报刊阅读,就内容分文学类、史学类、艺术类、美学类等,开设了几大专题:亲情、环保、哲理等。其中在有关环保的文学类经典阅读中,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经典的权威著作,让他们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交流内容与感受。如“当人类自野蛮踏过了文明的门槛时,他从一个混沌的自然世界,迈入了一个他自己创造的世界;于是那些原先与他生命相依存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渐渐地变得与他相疏远、相隔绝了。

阅读体验:比喻手法的运用形象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相脱节的二元对立学说。“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光色,跟人类的生命绝不是不相干的存在。每一片飞花,每一线星光,都在提醒着人类的心灵与宇宙的关系。任何一个真正在大自然山水中受过感动的人,都理解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论:每一片风景,都是一种心境。”

创建绿色校园论文 篇5

我们的校园既绿色又充满古典气息,是个迷人的校园。

我走进校园第一眼看到的是我们的“校风、校训,教风和学风。”在它们的头上有着个小花园,那就是校长室旁边的小花园。我急忙上了去,那里有好多种植物。大红色的小花儿最引人注目。花中长两三个小触角,像两只可爱的小蜗牛在花里睡懒觉。仙人掌像一个爱打扮的小女孩,不信,你看,它的身上长满刺,像是在给自己防卫呢!可它的头上开了一朵小红花,像是在说:“我最美。”接着往前走,只见一棵花花绿绿的小树立在那儿。它的叶子有红有绿,好象穿了一件花衣裳。走进花园深处,一股欢快的水从石缝里跑了出来,“滴滴答答”,它在唱歌,它在跳舞,……它到底在干什么呢?原来她在为我而歌颂。我又看见了又大又厚的叶子飘落下来,像千万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使我仿佛到了一个幸福温暖的世界,在这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像一个大家庭,不,就是一个大家庭。因为那里有着许多快乐的小生命。

这个就是绿色校园。接下来的是古典校园。

古典风是我校的特色。在二楼的民乐室,一走进去就看到了各式乐器,如:扬琴、古筝、二胡等乐器。走到扬琴边,扬琴有许多根弦,用手一碰,“叮”,清脆的声音朝我耳里钻。再走前;一点,五六台古筝摆在我眼前。21根弦,轻拢细捻,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高山流水、帘帘飞瀑、涓涓细流的画面,像是走进了画卷,还真有“摇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

怎么样!我的校园够气派吧。里面可是多姿多彩呀!

创建绿色校园论文 篇6

日前,全国绿化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促进我校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他们生态文明意识,我校根据富川县教育和科技局下发的文件精神,启动了白沙中心校 “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的系列活动。根据通知要求,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出了详细的计划。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认真做好规划,并和德育处一起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建设绿色校园既是推进绿化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又是育人的需要。优美宜人的育人环境,让一代又一代毕业生终身难忘。不少人回忆起当年的学校生活,楼房可能拆掉了,人模样可能模糊了,但是校园的那片树却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二、其次,要坚持以种� 树木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美化环境。要选择当地适用、好维护、易存活的树种开展校园绿化活动,让学校树木成林、绿树成荫。学� 我校还利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全都摆放了绿色的植物。

三、再次,要以校园绿化为载体,组织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及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意识,影响和带动整个周边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1、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的时间,向全体师生发出“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倡议。

2、学校组织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制作校园绿树认领卡,学生们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写在卡片上,并认领了一棵棵绿树,让同学们树立主人翁意识,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3、组织五、六年级的同学开展“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的宣传画比赛活动,并有各班推荐优秀作品到学校。

4、各班利用主题班会课的时间开展“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用歌声、快板、舞蹈等形式展示了自己做一个环保小卫士的决心。

四、突出学校特色。我校的校园绿化突出学校地域环境以及校园布局的合理性,科学规划、彰显特色;要与校园文化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好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校园”活动,我校因校制宜,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重在参与、教育为主,不搞形式主义,更重要的是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对广大学生有吸引力的活动。由于校园面积较小、不具备大面积绿化,我校采用见缝插绿的方式提高校园绿化水平,同时要积极要求学生到校外参与植树活动,植树是全民义务。学校发出了每一名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种一棵树的倡议,其目的是强化青少年学生植树护绿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而我校不仅在校鼓励孩子爱树护树,更要求孩子带动家人一起参与到“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的活动中来。弘扬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我们个人的能力也极为有限,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团结一致,持之以恒,我们就一定能够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的美丽,让我们的祖国变得充满了生机。

创建绿色校园论文 篇7

在学校的建设和教育中我们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强化环境教育,并将环境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倡导环境教育,多渠道挖掘教育资源,始终把环境建设、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纳入同步发展的轨道,并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创造性地做了一系列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建设,规范环境教育管理

我校自开展绿色学校创建以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xxx为组长、xxx为副组长,组员由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及年级组长组成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并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少先队、教导处、总务处、各教研组、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学习讨论,研究创建工作。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强化职责。由少先队负责组织开展环保教育的各项活动,学校总务处全面负责校园绿化和日常的维护,教导处负责环保教育在教学及教科研工作中的有机渗透,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小组积极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规划,共同制定校园环境和发展的各项措施,使环境教育与学校各部门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二、加强环境教育,规范管理中渗透绿色理念

我校创建绿色学校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发挥德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与科技活动相结合,拓展环境教育途径,引导和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1、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以建设促环保

(1)打造精品校园,融铸绿色和谐理念

20xx年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校园园林化建设,对学校建筑布局以及校园绿化、美化方面进行了精心的部署和细致的规划。在扩大绿化建设面积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环境保护的相关标语在楼道、梯间随处可见,于无声处规范学生言行,净化学生心灵。

(2)重视养成教育,净化学校环境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在学校走廊、厕所、水槽等用水区域张贴了节水标语,并坚持对学生进行节水教育;培训了班级节电小标兵,时时注重对班级、校园用电情况的监督,总务处不定期对班级、办公室用电情况进行检查,使我校用水用电情况良好。注意垃圾的处理、回收,垃圾分类存放,使校园内没有残留垃圾。各班包干卫生区划分明确,职责落实,打扫及时,使学校环境优美、整洁卫生,厕所无异味,无残留粪便。

在文明礼仪活动期间,学校少先队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少扔一片纸屑,净化一次心灵的倡议书;开展弯弯腰,净校园活动,加强了学生的保洁意识;发动学生积极开展了废电池回收活动……

2、内外双修,家校联合、辐射社会

创建绿色校园论文 篇8

20__年初,根据社会进步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计划,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认真实施和努力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宣传教育,狠抓措施落实。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责全面统筹,两位副校长分别负责环境教育的教学工作和课外活动工作,各处室分别承担相应的任务。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责与分工,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文明创建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开学初,学校召开了创建“绿色学校”动员大会,对全体师生进行动员。提出了创建的目标、要求和措施。教务处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要求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认真备课,认真执教。政教处对整个校园进行了宣传布置。总务处根据学校的环境进行整治和美化,使校园绿郁葱葱,春意盎然。

校园环保论文 篇9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医科大学的节能环保低碳宣传周活动,旨在说明高校也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阵地,强调提升“节能减排”意识,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医科大学;节能减排;环保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205-02

目前,我国政府对节约节能环保低碳工作非常重视。2011年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时任国务院总理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一是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三是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五是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要求。提升“节能减排”意识,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高校是育人的场所,也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阵地。笔者以中国医科大学开展节约节能环保低碳宣传周活动为例,旨在说明高校是节能减排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

1高校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也是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但人们普遍把节能减排� 目前,众多高校在供水、供电、供暖等方面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的现象,能源浪费十分严重,节能减排对高校来说十分必要。同时,高校的重要任务是引领社会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因此,开展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意义十分重大。

11节能减排是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前提条件

节能减排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高校作为育人的地方,是改变人们意识观念的地方,让节能减排进头脑、进课堂十分必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提升节能减排的理念,在建设节约型国家进程中,首先要建设节约型校园。

12树立高校节能减排理念

高校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很繁重,让高校人人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至关重要,学校的宣传工作尤其举足轻重。高校通过课程教育、学术讨论、科学研究、校园网,宣传画廊、报告会、征文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员工宣传我国的节能减排方针政策,重要意义,开展节约周等主题活动,使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

13通过高校带动社会公众意识

高校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传承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他们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公众以高校为榜样,一方面学习高校的文明,另一方面监督高校的行为。因此,通过高校师生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去影响带动公众意识转变非常重要,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费和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是节能的范畴;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范畴。总之,要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和可持续,节能减排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节能减排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实现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低能源、低消耗的着力点。

3中国医科大学践行节能减排的举措

31加强组织领导

2013年6月15日至21日为辽宁省节约节能环保低碳宣传周,其中6月17日为校园宣传日。中国医科大学根据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教科工委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以“美丽中国梦,低碳中国行”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

活动前期,学校召开了节能减排动员会,成立了“节能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校长赵群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季�

32节能减排周措施

中国医科大学大力倡导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勤俭节约的学习、生活和办公方式,进一步推进创新型、节约型校园建设,全面提高学校能源使用效率,强化师生员工的资源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1)6月17日为全国低碳日,中国医科大学按照“举行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的要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部分办公室、会议室停开空调一天,停开办公场所(门厅、走廊、楼道、卫生间)照明一天;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耗能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等。

(2)新老校园及各附属医院悬挂、张贴了“美丽中国梦,低碳中国行”、“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全民节能行动,‘手’护美好家园”等宣传标语。

(3)学校充分发挥了网络和多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QQ群、微信等途径在全体同学中进行节能减排的宣传与讨论。学校团委、研究生党总支通过主题团会、自然资源(水、煤、电等)、环境污染调查、主题签名、“变废为宝”手工艺品制作、尽量步行,使用环保购物袋,少用一次性餐具等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中来。

(4)学校后勤部门加强能源管理。采取节水、节电措施,加强成本核算。由于高校在校学生学习时间长,教师科研时间长,学校供水供电时间长的特点,又由于老校园水网、电网一些基础设施老化,经常有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后勤应加强管理,经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了浪费。

(5)新校园的环保理念。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基地。在节能减排,创建节约型校园中,更应增加科技投入,引进节能减排技术。中国医科大学于2010年年底启动了沈北校园建设工作,2013年9月即将全面竣工。学校在新校园建设中全面贯彻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其中,仅中央锅炉排烟系统采用的节水型设备,中央回水循环利用率100%,可达到每年减少支出水量75万吨,资金减少支出200余万元。新校园安装的智能控制装置,有效改善教室、宿舍、食堂的照明系统;学生宿舍盥洗废水搜集系统,把盥洗废水收集到一起后冲洗厕所;低碳环保的示范教室采用负离子节能灯,能够有效缓解疲劳,预防近视,清新空气,提高学习效率。目前,中国医科大学已经在考察论证利用太阳能加热洗浴用水项目,积极应用新能源技术。

4结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过度问题日益显现,节能减排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国家如此,学校也是一样。构建现代化的大学校园,节能减排不可忽视。建设新型节约型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本次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举办,让高校师生员工切身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使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勤俭节约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学的功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等,在节能减排工作中,高校同样是中坚力量,是重要阵地,是引领社会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面动员和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21).

[2]李乔飞,苗庆霞高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之我见[J].继续教育研究,2009(2):82-83

[3]姚岚浅析节能减排的意义与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4]刘发明,谷坤,王雪芹基于节能减排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J].节能技术,2010,5(3):229-231

小学生环保论文 篇10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态自然观 演绎进程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24-02

面对当前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翻开前人的文本去寻找答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虽然时代已变,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富有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特色依然适合我国今天的环境问题。党的各界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赋予中国特色的生态自然观。

一、思想中的生态自然观

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拓了中国特色的生态自然观,随后党的领导人将这条道路继续发扬光大。研究分析几位时代领袖的生态自然观思想的演绎进程,深入挖掘其生态自然观遗产,对当前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基础,是区别人与自然的前提。首先,劳动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曾指出:“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深刻表达了劳动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人类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深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规律,最终才能根据可知的规律根据人类的需要改造自然。其次,实践是区别人与自然的前提,在看来“人最初是不能将自己同外界区别的,是一个统一的宇宙观。随着人能制造较进步工具而有较进步生产,人才能逐渐使自己区别于自然界。”从中看出刚开始人与自然是没有分离、混为一体的,通过人的劳动、人类的进步自然与人区别开来。

二、邓小平理论蕴含的生态自然观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审时度势,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思想。

1.走可持续发展道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一方面,邓小� 另一方面,在人口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问题上,邓小平认为,在提高人口素质地同时要减少人口的数量,人口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保护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2.发挥科学技术和法制手段的作用。邓小平向来对科学技术较为重视,他指出“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等,都要靠科学”。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我们通过研发绿色技术来提高环境保护,预防环境污染等都有借鉴意义。邓小平认为,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来保护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他提倡人们要建立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生态环境。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阐述的生态自然观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时并举的策略,但由于中国本身贫穷落后的格局,人们在发展中更多的倾向于发展经济。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时局变化,丰富和发展了生态自然观。

1.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自然观。在前人生态自然思想的指导以及根据已变的时局,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他十分重视绿化工作,每年的植树节是他着重强调的,他还号召全民族要一起做绿化。他认为,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生态环境的防护和保护工作要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首先,他认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工作,要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来进行,以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我们重视利用资源和经济发展。其次,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认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要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自然观

科学发展观淋漓尽致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更完美的提出经济发展、人的发展以及处理自然关系的相关策略。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充分表明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而且工业发展以及现代化的进程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2.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的核心地位。自然环境是人生存、发展的依托,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五、系列重要讲话包含的生态自然观

自十将生态文明确立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以来,在各类场合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已经上升到了政治、经济、法治高度。

1.政治层面。2013年7月,在贵阳国际论坛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存在密切联系。”由此可以看出,的生态自然观已经升华到了中国梦的高度。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而生态文明建设又是关系人民福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2.经济层面。“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经济后果,致使现在还在不断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3.法治层面。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必须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每一条法律制度给予最严格的执行,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型,使经济发展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是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但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环,将环保意识和法治手段相结合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风气。

参考文献

[1]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创建绿色校园论文 篇11

为响应国家植树绿化的号召,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

在升旗仪式上,团支部向全体队员介绍绿色植物的作用并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并且向全体教师发出倡议:开展“爱树育人”活动,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在班级中深入开展绿化环保、爱树护树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良好行为,力争形成人人关心绿化、人人参与绿化、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良好氛围。

3月9日下午两节课后,全体党员和团员率先行动起来,分组成立护绿小组,认养校内绿化植物,并对校园内的花坛开展了拣垃圾、落叶、擦花坛、翻土养护绿化等活动。大家个个精神抖擞,用铁锹翻动着花池里的泥土。用抹布擦拭着花坛,用双手拣着坛内的落叶及垃圾,党员和团员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不时有群众老师和学生也纷纷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之中,为美化我们的校园出一份力量!

全校以班为单位举行了一次以“护绿爱绿·美化校园”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活动中学生们以小品、相声、诗歌朗诵等形式,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及如何爱护绿树。并且让学生谈谈校园里存在着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以及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等等,另外学生们还搜集交流了环保宣传标语。甚至还有班级发出号召:让学生利用周末对本学校及自己所居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自发的爱树护绿行动,为小树浇水、施肥,除杂草等,这样既有思想认识又有实践行动的活动,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创建绿色校园论文 篇12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有着迷人的景色。春天花红柳绿,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桂花飘香,冬天松柏苍翠。但我更喜欢校园的春色。

悄悄地,悄悄地,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的校园,她用灵巧的双手把校园装扮的多姿多彩。

看!校园里到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从土里纷纷探出头来,嫩嫩的,绿绿的,十分喜人。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也赶来凑热闹,一朵,两朵,五颜六色,像是给这块绿色的地毯绣上了美丽的图案。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吐出点点嫩芽。春雨姑娘唤醒了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使劲地钻出地面,想看看这明亮光彩的世界。这些笋芽儿在阳光的照射下,在春雨的滋润下,会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

花坛里,各种花儿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迎春花了。她从梦中醒来,在微微春风中拼命摇摆枝条。摇啊摇!摇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小黄花,就像点点黄金。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同学们在认真地学习,时不时从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下课了,同学们跑出教室,来到操场,快乐地玩耍,到处是欢歌笑语,校园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啊!春天给校园带来了生机,春天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春天给我们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春光,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吧!

校园环保论文 篇13

(一)学校资金投入较少从“资金投入与校园环境打分独立样本检验”中可以得出,资金投入的多少对校园环境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资金投入量的多少是影响校园学生对校园卫生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学校的资金投入够么”可以看出,81.6%的 (二)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卫生管理制度是校园卫生环境的重要制度上的保障。从“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与校园环境打分独立样本检验”中可以得出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对校园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学校环境管理制度健全”么中也可以看出,有67.3%的 (三)学生环保意识较弱从表11中可以看出,有36.0%的

完善校园卫生环境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是改善校园卫生环境重要的物质上的保障。资金的充足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校园卫生处理。通过调查发现校园的资金投入是不够的,所以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以改善校园的卫生环境。具体的做法是,合理规划和使用校园建设基金,在校园的卫生环境方面加以倾斜。也可以建立校园卫生环境治理专项基金,以提高学校对卫生管理的重视,及时有效地处理校园卫生。针对学生对校园垃圾处理的满意度较低,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大对垃圾处理这方面的自己投入。(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是校园卫生环境重要的制度上保障。校园的卫生管理只有上升到制度层面,才能保证卫生管理各项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首先,应该完善校园环境管理制度,尤其是填补在卫生管理制度上面的笼统规定,将卫生管理制度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细化。其次,明确卫生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卫生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制度,以强化卫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最后,完善卫生管理监督机制。对卫生管理人员的清洁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在卫生管理中的不足,及时改正这些问题。在对清洁人员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还应取缔校园内随处搭建的各类临时性经营摊点,严禁随地吐痰、乱扔脏物,以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与美观。(三)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举措。学生是校园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污染者。环保意识的强,则校园环境污染就少,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在对校园环境保护和我们有关么的调查中,发现100%的学生认为与我们相关,可见学生在思想上已经认识到校园环境保护与我们密切性,目前的任务主要是如何将思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为。第一,定期开展校园扫除活动。从“是否愿意参加校园扫除”中也可以看出,有42.0%的学生愿意加入校园扫除活动。具体的做法是,可以发挥校园环保社团或是院系团委或是党支部在校园扫除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校园环境保护和清扫活动。第二,自学环保知识。从“我们应该如何做保护校园环境”中可以看出,有42.0%的学生认为通过自学环保知识来保护校园环境。

结论

创建绿色校园论文 篇14

绑紧最后一根竹竿,姥爷擦擦额头上的汗,轻轻地喘着气说:“终于完工了。再过几个月,就能吃上新鲜的黄瓜了。”

我们家的园子绿色常在。一进门,你就会感到“满目生翠”。门边的绿是月季花枝,车棚顶上的绿是葡萄藤,小径上方的绿是樱桃树和冬枣树,弯弯曲曲的是绿是蚕豆枝,方方正正的绿是小青菜,镶着金边的绿是铁树……这些绿,都出自姥爷之手,让我们住的房子都嵌在了绿色里。

夏天,走在铺满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的小径上,你不用担心太阳的“热情”,因为,头顶上有天然的绿色“遮阳伞”。缝隙中漏下被过滤成绿色的斑斑阳光,让闷热中带着几分清凉,清凉中带着些许温暖。有时候,带着花和豆荚的蚕豆枝会半路“杀”出来,挡住你的脚步,像矮人国的城门,但又比城门可爱多了:绿色的,上面还带着风景和美味。这样的城门,可能只有童话里才有吧!

绿色,配上欢快的小曲,会变得更加可爱活泼,甚至会跳动。我家小园就有欢乐的音乐。这音乐可不是从收音机里传出来的,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鸟儿们为绿色这位观众开着音乐会。不过,它们可不是免费唱的,每唱完一曲,它们就在青菜地里吃顿“绿色快餐”,或是在樱桃和葡萄成熟的季节来个“鲜果宴”。到了冬天,因为“绿色快餐”的供应,它们还在不停地歌唱,让我们在瑟瑟冬天里仍充满生机。

绿,让我们大饱眼福和口福;绿,让小园的空气格外清新;绿,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健康环保。姥爷说,他还要创造出更多的绿,让我们的小园更美好!

创建绿色校园论文 篇15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教科局关于《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建立组织,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当今世界,经济高度发达,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使环境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注意引导师生提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了《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学校环境规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到处、室、组。教导处、年级组负责课内环境教育,以理、化、生、地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环境教育;政教处、团委负责教室“绿化”和课外环境教育活动;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办公室负责总协调,以落实好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将环保材料搜集存档。学校定期研究、检查环境教育工作。由于职责明确,措施得力,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加强环保培训,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开展校内环境教育学习研究活动。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舍得花钱,有环境教育专项经费。

二、课堂教学积极渗透环境教育,提高了师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在学校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所有学科都要渗透环境教育”。为此,学校制定的课堂评估细则中,增加了环境教育方面的权重,规定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任课教师要把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地与社会环境现实联系起来,给学生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点明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渗透性的教育。为激励教师在课内自觉进行环保教育,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环保优质课比赛”和“优秀环保教案比赛”,每学年举办一次优秀环保论文评比活动,有43位教师获得不同名次的奖励,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环保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除此以外,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选修课和活动课程进行环保教育。《活动课实施方案》中我们明确规定:“在身心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各个班级的环保小组开展“自捡废纸,收旧利废”的活动,既为环保活动的开展筹集了费用,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教育措施,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