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授课教案(优秀3篇)》
对于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写成多种形式。既不要求个个都做成经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无谓劳动。教案可繁可简、可粗可细,但是都要认真地对待,最起码也要符合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授课教案(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8个生字,会写其中10个生字,理解“瑞雪、披散、清亮清亮、清香、大大咧咧”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知道五月槐乡的美丽所在,体会五月槐乡孩子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说说看后的感受。
2、槐乡是怎样的美丽?快快来读课文吧!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gǎng jiān zī bàn xián
岗 肩 滋 拌 咸
(山岗)(并肩)(滋味)(搅拌)(咸味)
yóu chǎo zhī má liào
油 炒 芝 麻 料
(油菜)(炒饭)(芝麻)(麻木)(材料)
词语:
如:白茫茫 美滋滋 清亮清亮
白生生 甜丝丝 大大咧咧
香喷喷 披散 瑞雪
洋槐:也叫刺槐,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花白色,有香气。
瑞雪:应时的好雪。
披散:(头发)散着下垂。
清亮清亮:清澈。
清香:清淡的香味。
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不在意。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从哪里看出槐乡的景色美?
二、朗读感悟(利用课文插图)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想作者看到槐乡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感受又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3、哪些句子描写槐乡的景色美?全班交流并朗读背诵。
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可结合插图理解“抱、挂满、玉雕的圆球、披散”等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1、如:“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旋窝都香气扑鼻,整个都浸在乡海中”一句中“都”“整个”等词说明槐花开得又浓又艳,整个槐乡被槐花香味包围着,风儿轻轻吹过,把弥漫在空气中的槐花香味吹得很远很远。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结:
自渎自悟————品词赏析————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5、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
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介绍自己的家乡,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板书设计:
3、美丽的槐乡
洋槐开花,有的……有的……花香——熏醉
五月孩子们,槐花饭待客,小姑娘别着戴着槐花,
小伙子口袋装槐花——满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楚固”等10个生字,会写“矛盾”等8个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其中道理,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更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
重点
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学习其中的道理。
2.分析重点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自相矛盾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①又卖盾②。[①开头交代了什么?]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句导读:这个楚国人在夸自己的盾。][②从这个楚国人的话中,你觉得他的盾怎么样?]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③穿。”[句导读:这个楚国人在夸自己的矛。][③你觉得楚国人卖的矛怎么样?]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句导读:围观的人给楚国人出了个难题。][④如果真的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你觉得怎么样?]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④,回答不出来了。[⑤他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段导读: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夸矛又夸盾,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
知识讲解:
①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②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
①开头交代了楚国人卖矛又卖盾。
②从楚国人的话中,我们感到他的盾是全天下最坚固的。
③戳:用硬物尖端触击,刺。
③从他对矛的夸口中,又感到他的矛是天下最锋利的矛。
④如果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按说矛什么盾都能戳穿,该是能戳穿盾;但是他的盾又是“什么矛都戳不穿的”,结果就好办了。
④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害怕或吃惊而惊呆了,也表示羞愧的说不出话来。
⑤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
滥①竽②充数③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句导读:写齐宣王喜欢排场,叫人一起吹竽给他听。][①开头交代了什么?]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句导读:讲南郭先生是怎么混进来的。]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④。[句导读:讲南郭先生装模作样,滥竽充数。][②找出描写南郭先生吹竽动作的词语,想一下,南郭先生这样装模作样,怎么没有人发现呢?]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句导读:讲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句导读:讲齐湣王不喜欢排场,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句导读:南郭先生害怕露馅,逃跑了。][③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知识讲解:
①滥:读“làn”,意思是“假的,失实的”。
②竽:读“yú”,一种簧管乐器。
③滥竽充数:意为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借以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次货冒充好货。
①开头交代了时间:战国时期,人物:齐宣王事情:齐宣王喜欢许多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④俸禄: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
②南郭先生吹竽动作的词语: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南郭先生这样装,没有人发现,是因为大家在一起吹的原因。
③因为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人吹竽,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马上就要露馅了,所以逃跑了。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插图,幻灯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几个成语。板书课题:10成语故事。
2.引入《自相矛盾》。
二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要读准平舌音“怎”,翘舌音“楚、锐”,前鼻音“盾”。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值一盾买一卖亏一夸
(3)注意字形
矛: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别漏掉上面的点。
卖: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
2.查词典,解释词语。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意为说话前后抵触,不一致。
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
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
围观:很多人围着观看。
三、精读《自相矛盾》
1.课件出示《自相矛盾》课文内容。
出示图片。矛与盾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矛盾)谁来介绍下?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两种兵器是相互抵触,相互对立的,因此,便有了自相矛盾。(板书)
2.你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3.卖矛与盾的人事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什么矛都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他是用什么语气说的?
4.竟有如此锐利的矛,如此坚固的盾!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5.文中的围观者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6.拓展: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真用楚国人的矛去戳他的盾会发生什么?
7.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他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课件出示)
(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
8.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课文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指名读)
9.通过学习课文,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故事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2.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师范读。
2.自己小声读读课文,说说古文的意思。
自相矛盾
戳不穿————盾坚固矛不锋利相互抵触
前后不一致
戳得穿————矛锋利盾不坚固
1.节课我为了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个学习的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探讨的问题。
2.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所以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
1.看拼音,写词语。
zì xiānɡ máo dùn kuā kǒu zěn me mǎi mɑi
(自相矛盾)(夸口)(怎么)(买卖)
2.抄写词语。
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
3.形近字组词。
值(值日)卖(买卖)夸(夸口)
盾(矛盾)买(买家)亏(吃亏)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
2.朗读课文,学习成语故事,明白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成语吧,说说你学过哪些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成语。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腮”,翘舌音“数”,前鼻音“宣、演”,后鼻音“俸”,边音“滥、禄”。
(2)识记生字
形近字:夸一亏桃一逃
组词扩展:“宣布演出”
(3)注意字形
矛: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别漏掉上面的点。
卖: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
逃:注意书写笔顺,先写“兆”,最后写“辶”。
2.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3.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4.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3句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4——6句
(1)轻声读4——6句,划出重点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4——6句。
a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b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语文三年级苏教版上册优秀教案 篇3
《给家乡孩子的信》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巴金是个普通人吗?巴金是: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创作了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十二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片小说还有许多译著,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却为什么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呢?
3.巴金为什么而写作呢?
(1)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多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字,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意思,,体会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的思想感情。
(2)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
4.巴金在心中怎样评价自己的饿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为什么说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2)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3)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4)“让生命开花结果”和“实现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小结。
巴金爷爷虽然是一个国际上有名的作家,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87岁了,他还在思索怎样为社会添光彩,他还在追求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甚至他还希望“重新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要为社会添更多光彩”,“为别人奉献更多的爱”,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6、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巴金由于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
2.感情朗读,体会巴金由于珍惜时间、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三、讲读课文第五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朗读课文,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四、讲解信的格式
1.以上我们讲的是信的正文。书信的饿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这封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